网络媒体近赏“地上兵马俑” 民俗传承中国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网络媒体近赏“地上兵马俑” 民俗传承中国文化
2010年04月13日 14:26 来源:西部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民俗瑰宝”震撼采访团
“民俗瑰宝”震撼采访团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民族的,更是世界的。”4月7日,网络媒体陕西行采访团来到“地上兵马俑”——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恢弘壮观的关中民居、价值连城的珍贵文墨、激情高亢的华阴老腔、精彩的皮影表演,记者们被这些中华民俗艺术瑰宝深深的震撼。

  震撼一:拴马桩承载中国文化

  “哇……哇……”这是采访团记者看见拴马桩第一眼后发出的声音,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拍下每一个精美的石桩。8600多根精美拴马桩,其中不乏艺术性极高的珍品。这些造型独特,雕工精细,或人或兽或神怪的造型,传达着现在还无法完全解读的文化信息。

  “这是中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黄河新闻网田国青说。

  “这些拴马桩惊人之处不仅在于数量之众,单单是它的石刻艺术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王勇超先生令人敬佩,关中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天山网的赵军表达了对博物馆长王勇超的敬意。

  震撼二:“另类摇滚”华阴老腔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感受陕西民俗文化的魅力,关中民俗博物馆还为大家组织了华阴老腔演出。演出一开始,所有人就被华阴老腔充满力量的表演及苍凉厚重的唱腔所吸引。中国广播网李玲燕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听这样的戏曲,就被深深的震撼了。“虽然根本听不懂,但我真喜欢这种形式的表演,听上去振奋人心,很原生态!”

  中国青年网的闫莉青也被华阴老腔所深深打动,她在文章中写道:“今天在关中民俗博物院观看了老腔剧团的演出,为那几位老人而折服。虽然唱词一句没有听懂,而且我也不是懂音乐之人,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被他们所感动,眼泪流了下来。或许这是他们艺术中对于生命力的表现对我的震撼。”闫莉青还表示,老腔是“关中另类摇滚”,不仅因为他们的节奏感,更因为演员没有一丝“表演”痕迹,他们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表现生活,这跟摇滚的精神是一致的。

  震撼三:珍贵文墨记载历史印迹

  “快,把这个拍下来,还有这幅……”让记者们手中相机快门咔咔作响的,是馆长王勇超用心收集的文墨。这些包括总价值接近四亿元的珍贵文墨,涵盖了孙中山、蒋介石、鲁迅、于右任、张学良、袁世凯、曾国藩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手迹。它们不仅记载了书法家们的思想,更是历史文明弥足珍贵的印迹。

  “真的太震撼了,这是此次陕西行看到的最大亮点……”辽宁宣传部李罡完全无视网络行的前几天行程,毫不吝啬的给予最高评价。

  中国青年网闫莉青说,“我不想走了”。 中国网柴永强说,“我想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两位记者不一样的说法表达了一样的愿望,舍不得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展品,舍不得这些震撼灵魂的艺术……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