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奥运后全民健身升温 运动服饰热销

2008年10月14日 15:18 来源:生活报 发表评论

  奥运会上,中国队摘金夺银,极大地鼓舞了民心,也调动起了群众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近日,记者走访了哈市的大小体育场馆、广场公园以及运动服饰专卖店后发现,健身的群众多了起来,运动服饰也开始热销。

  广场人满为患

  23日早6时,记者来到了江畔公园,在早市人群的缝隙中,有不少晨练的人穿插其中。十几位老人在晨风中舞剑,老人们静气凝神,宝剑在晨光中时快时慢,不时地发出耀眼的光芒。老人们说,他们坚持舞剑已经5年多了,他们每天早晨都坚持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一则因为没有别的场地可选,二来是因为江边空气好。

  25日17时,记者来到了道外区南十四道街的清真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很是拥挤,像一个热闹的集市。练合唱的、练轮滑的、跳交谊舞的、踢毽子的,还有一些摆摊做小生意的。

  在广场的一角,七八个人围成一圈踢毽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夜色中,毽子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几个人兴致很高,动作也很漂亮,其中的两个小伙子还不时地踢出几个高难度动作,引来一阵叫好声。

  在广场上,有一支轮滑队伍在人缝中穿插训练,一位教练带领着将近二十位学员在认真练轮滑,学员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

  记者还对道外区的常青广场、靖宇公园,道里区的斯大林公园等场所进行了走访,每天来这些场所健身的人都很多,除了常见的太极拳、太极剑、跳舞等项目外,像羽毛球、排球等竞技体育项目也比较常见。采访中,在问到“为何到广场练球”时,很多人都无奈地反问:“不到这里来练,去哪练啊?”

  “目前道外区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区属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太少,是群众选择到广场健身的主要原因。群众有呼声,可是我们也没有条件建设。”道外区文体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同样,道里区的红星体育场变成了红星广场,唯一可以进行竞技类体育活动的场所就是设在九站公园内的7个乒乓球台。道里区文体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奥运会召开以后,市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还开展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可惜的是,受场地限制,他们只能进行健身操、柔力球等适合广场练习的项目。

  哈市体育场馆热起来

  20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坐落在道外八区的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该馆有两个篮球馆,一个因为是比赛用馆没有对外开放,另一个对外开放,可能是因为工作日的原因,也没有人打球。而在该馆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几乎都是人满为患。18个羽毛球场地、26个乒乓球场地上,仅有一两个球台前没有人练球。据该馆办公室李副主任介绍,北京奥运会开幕以后,前来健身的人要比平时多,尤其是到了周末休息日,人爆满,锻炼需要提前预订,拿着球拍等球台的现象很常见。

  与体育馆内人满为患的现象相反的是,同在一个院落内的哈尔滨市人民体育场内可谓是门庭冷落。该体育场有两块场地,老场地已经破败不堪。

  在一处看台台阶处,下面一阶已经塌陷,与上面的台阶形成很大的缝隙,缝隙内黑洞洞,深不可测。这样的看台很危险,可能随时有塌落的可能。因此有人在看台上写下了“看台危险请勿上”的警示标语。场地还成了练车场,不时有人开车进来练习。体育场内只有几位老人在健身,也无非就是走走步,活动活动筋骨。

  而新场地为塑胶跑道,场地内空无一人。绕着铁栅栏走了一周后发现,一把大铁锁锁住了大门。在这块场地旁边,有一个篮球场地,门口两个收费的人正在下象棋,看见有人来头也不抬:“5块钱随便玩,愿意玩到啥时候就玩到啥时候。”这块场地内有4对篮球架,却只有两伙共5个人在玩球。

  28日早,记者再次来到哈尔滨市人民体育场。新的塑胶跑道场地内有不少人在训练,但看起来应该是有组织的运动员训练。

  会展中心体育馆人也不少

  21日14时,记者又来到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体育馆外面,停满了小汽车。该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健身的,多数都是有车一族,相对于其他体育场馆,这个场馆还是有些远离居民区。

  在该馆的乒乓球馆,21张球台一字排开,仅有4张球台前没有打球人。6岁的杨奇睿正在练习接球,别看他个子不高,可是打球已经打了两年了。教练袭泽阳不厌其烦地为他纠正错误。场地内,像杨奇睿一般大小的孩子不在少数。一位孩子的家长表示,送孩子来练球,主要是想让孩子有个特长,如果将来打出名堂来,孩子可能在这方面也会有所成就,那就更好了。如果“打不出来”,也无所谓,就当锻炼身体了。

  在该馆的羽毛球场地,8个场地只有两个没有人。球拍击球的“砰砰”声此起彼伏。据该馆场地管理员赵海涛介绍,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平时的客流量可以达到接待能力的70~80%,节假日就会爆满。尤其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绝大多数都是长期预订了。

  区级体育馆:客流量也明显上涨

  “奥运期间,我们的客流量明显上升,比原来提高大约50%左右。去年我们一个月的客流量大约在10000人次,现在上升到15000人次。”南岗区业余体校副校长郑元雄还肩负着管理南岗区体育馆的责任,他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据他介绍,南岗区体育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有篮球场地一块、羽毛球场地4块、乒乓球场地11块,还有一个游泳馆。平时用来训练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只有在周六周日对外开放。

  而市区内另一家区级体育馆——香坊体育馆因为规模不是很大,客流量也不是很大。据介绍,该馆只有一个场馆,可以开展羽毛球、篮球、排球训练。平时每天大约有20~30名客人,只有到了周末人流才会明显上升。

  运动服装俏销

  “没想到,农民也会来买运动服。”在体育用品一条街——大成街上,某品牌专卖店的一名服务员说。这名服务员说,她在这家专卖店干了快3年了,以前买运动服的大多是大学生和市民,可是前几天她第一次把一套运动服卖给了一位农民。“他说他是郊区的农民,那天是进城办事,顺道来买的运动服。他说他们村里今年开辟了一块广场,上面有各种体育设施。每天傍晚,村民都会去广场玩一会。村民们商量成立一个篮球队,大家都各自买了运动服,所以他也进城买了一套。”

  据这名服务员说,奥运会临近后,来店里买运动服的人数明显上升,以前每天经她手卖出的服装大约4件套,现在能卖6件套左右,她自己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在记者采访的大约40分钟时间里,这家专卖店就卖出2套运动服,1个运动背包和一双运动鞋。

  在另一家专卖店里,门口处因为摆放着打折商品而被选购者堵得行人难以通行。

  在记者走访的四家专卖店里,都反映奥运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每天的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市民呼吁:还场地于民

  采访前,记者曾在网上搜索哈尔滨的体育场馆,显示哈尔滨有各类体育场馆很多,可是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场馆已经不见了,或是不能用了,也有的是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比如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老场地已经不能使用,哈尔滨市工人体育场已经变身高档楼盘,道里区的红星体育场已经变成广场等等。

  因为缺少场馆锻炼,有些市民选择了“自力更生”。29日早6时30分,记者在河柏小区旁边的江堤绿地上看到一块“运动场”已经建成,15个单双杠等自己焊接的器械立在地上,二十几名体育运动爱好者正在做着高难的大回环。这其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46岁的王军已经是这里的“小孩”了。据介绍,这块运动场是市民李连增在2004年建成的,他出钱大家出力,自己找来材料自己焊接。场地建成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每天有50余名爱好者来这里锻炼,最远的家住新阳路附近。

  体育场馆少了,市民健身的地方也少了,因此市民呼吁:还场地于民。

  在道外区南十四道街清真广场采访时,一市民对记者说,广场邻近主干街道,绿化也不多,空气质量肯定不适合健身。在这里锻炼一晚上回到家洗脸,水都是黑的,灰大。但是,不来这里健身,还能去哪里?政府应该在居民聚集区建一些体育场馆,这样才能方便市民锻炼。

  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广场,有一对家长正带孩子练轮滑。“我家住在太平桥附近,因为自己家有车,我才能带孩子来这里锻炼。如果是没车的家庭,想来这里锻炼可能要困难一些。政府筹建一些大型体育场馆用于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没问题,但同时也应该在居民聚集区筹建一些小型的体育场馆,便于市民锻炼,这样的话,对于全民健身会很有好处。”孩子的父亲徐志建议说。

编辑:张艳红】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