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力推海外人才智库计划 已吸引海外人才57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扬州力推海外人才智库计划 已吸引海外人才57名

2010年07月06日 14:38 来源:扬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国内专家团队,到国内院士团队,到海外人才智库,创新扬州建设首先需要从人才方面突破。“一个人带来一个产业”的神话不断在扬州上演,刺激着扬州的创新速度,创新扬州正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截至5日记者发稿时,通过海外人才智库计划,扬州市已经将57名海外专家学者引入扬州,其中大部分涉及扬州市正着力打造的“三新一网一书”相关的产业和理论研究领域,成为扬州市产业发展的海外智囊团。

  对接国内产业方向引才

  日前,新世纪抗衰老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扬州)完成了注册,进入企业运作阶段。同一般的企业不同,这个企业的老板是扬州市海外人才智库的成员、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退休教授陈厚琦。这是扬州市海外智库开出的第一笔投资。

  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外智库,不同于一般的专家库,不局限于扬州本土,更多是对接国内产业方向,进行人才引入计划。通过海外人才智库计划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与国外的扬州籍专家建立了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这为开展学术交流、引进高科技人才畅通了渠道。

  注意引入人才的同时,海外智库还与澳华科技协会、美国南加州大学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中国旅美专家协会等相关组织签订框架协议,从而为海外人才批量化引入搭建平台。

  开拓产业发展新格局

  2009年8月,扬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了世界新兴的研究型企业——扬州华昌生化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新材料、新技术在酶工程的研发和生产,这个企业背后站着一位世界著名的基因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华林。他在将近20年的研究中,解决了若干酶在有机相中失活的问题,并成功实现了重复使用。同时进行了智能材料的研发工作,用以作为生物酶的新型修饰材料。随着华林博士的到来,扬州将世界最先进的基因技术引入扬州。

  专家表示,海外人才智库的建立,引入一批高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将世界先进的产业领域引入扬州。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智库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多具有世界前沿产业方向的产业领域将落户扬州,开拓扬州现有的产业格局,寻求扬州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左右脑”引发产业风暴

  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海外智库中的专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论研究专家,这部分专家承担了扬州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他们更多提供方案的解决思路,堪称扬州海外智库理论的“左脑”。另一类专家主要是拥有科研项目的创业者,他们更多提供的是项目产业化和实施,是扬州海外智库的“右脑”。这两半海外大脑,将给扬州带来一场从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作为一个既有理论研究,又有科研项目的抗衰老领域专家,2009年5月,陈厚琦第一次来扬州,他当即就认为扬州适合发展抗衰老相关的产业。特别适合发展养老产业。带着一份项目书,陈厚琦在扬州落户了,为扬州养老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陈厚琦坦言,海外智库不能成为人才名单,而是需要真正给扬州创新带来“利益”,要带来国外研究成果和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创新扬州发展打开一扇窗。

  短评

  一纸“人才名单”值千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是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扬州海外人才智库中的专家学者已达57人,这是扬州市创新人才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必将极大地推动扬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引进不是目的,使用才是根本。而且从人才工作规律来讲,为引进而引进往往无法引进。人才更看重才能的使用,更注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只有在人尽其才中才能体现,只有在才尽其用中才能提升。正如智库成员陈厚琦所说,海外智库不能成为“人才名单”,而是要给扬州带来“利益”。这一点道出了人才的心声,传递了人才为扬州发展加速的渴望。

  如何才能让海外智库真正走出“人才名单”?需要我们既要以国际化视野引进人才,也要以国际化视野使用人才,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只有让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扬州,才能让人才成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的加速器。(周莹 毛建国)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