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联姻海归尚需“门当户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民企联姻海归尚需“门当户对”

2010年10月18日 09: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

  日前,浙江省杭州萧山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侨联、浙江省侨联、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海归-民企融合发展创业论坛”。150名海外留学精英将带来百余个科研项目,与萧山民营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据《萧山日报》)

  近年来,基于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归开始关注民企,融入民企,走出“海待”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民企也希望通过引进海归高端人才,实现经济转型,为企业发展打一剂“强心针”。然而,这段看似你情我愿的美满“姻缘”,尚需“门当”、“户对”。

  每个民营企业家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艰辛的创业史,他们经过5年、10年,甚至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正是因此,民营企业更善于精打细算,深谙守财之道,重视成本的控制;而海归多在国外顶级学府受过精英教育,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享有优厚的物质条件,久而久之可能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成了海归与民企联合的一大障碍,就好比一个满门心思渴望钓得“金龟婿”的大家闺秀,最终下嫁一个“穷小子”,结果可想而知,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倒也罢了,怕就怕落得个“一纸休书、劳燕分飞”的下场。海归也好,民企也罢,彼此对物质条件的认同程度至关重要。所以,民企在尽可能为海归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的同时,也不会出现“伤筋动骨”的局面。此为“门当”。

  民间至今有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要想不嫁错,男女双方首先要有共同语言,而在这一点上,海归与民企的“姻缘”却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民企多以家族方式经营,强调创业者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民营企业家的决策,民企在用人方面较多存在“唯亲是用”的情况,员工的奖惩也多带有主观感情色彩;海归受外国企业文化熏陶,他们更多习惯于民主决策形式,强调团队之间的合作,主张“唯才是用”,赏罚之道多有章可循。二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差异,注定了这段“婚姻”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因此,海归在挑选“如意郎君”的时候需要多加甄别,尽可能对企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便寻求一位具有相同企业文化认知的合作伙伴。此为“户对”。(王长伟)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