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留学生出国需权衡收支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大龄留学生出国需权衡收支比

2010年10月18日 15:0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关于留学,普遍的关注点似乎都落在“低龄留学”上,确实,只要年过30岁,出国门读书的动力就会弱很多。不过,从留学机构近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龄留学群体有扩大的趋势,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在国外文凭和移民可能性的双重诱惑下,越来越多工作或生活陷于瓶颈的大龄青年毅然迈开步子,走出国门。

  要准确评估“风险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目前,超过30岁的大龄留学群体大概占到了整体的5%-10%,主要集中在30-35岁之间,35岁以上非MBA学生也有少数案例。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因为英美等国对申请者没有年龄限制,这两个国家的大龄群体占整体比重的10%左右。”启德北京总经理、资深留学专家张超告诉记者。

  新通国际英国部经理任志梅总结称,大龄留学者多数在国内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一定的经验、资源积累且小有成就,他们决定留学往往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满意,希望通过出国学习更加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突破目前工作瓶颈,以便回国后能更好地工作。对于这一群体而言,出国留学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次“风险投资”。任志梅提醒大龄留学生,在决定出国前应对留学的投资和收益做一个基本核算。出国费用、留学费用、时间、精力、感情和人脉上的损失,以及选择留学所丧失的收入、对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等都属于机会成本,必须充分考虑清楚。

  出国后的不适应或大于更年轻者

  此外,大龄留学者会比中小学生遭遇更多困难,比如,较难进入校园学习状态,语言学习感到更吃力;此外,由于生活、工作、思维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基本定型,可能会难以适应国外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在价值观方面也会产生矛盾;再者,受国内教育体制的影响,到国外可能很难适应国外的教育制度,比如学业论文,国外要比国内难很多。

  张超则强调,在进行留学规划时,兴趣依然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此外,不论是继续学习自己原有专业,还是转专业学习,都应充分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成功案例

  资金有限,同样就读北欧“热门”专业

  ●黄崔夕(化名),30岁留学挪威,就读项目管理专业

  大学毕业后,在外资事务所工作了7年。开头几年也没有想过出国,因为工作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而且经常出差,也没时间考虑。后来几年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内容的单调重复,再加女上司有意无意的排挤,于是开始考虑留学。在决定留学前,我把留学的可行性,优势劣势,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学业完成后的去向等等都列了个清单。

  在资金方面,因为工作几年小有积蓄,承担国外两三年的生活费没问题,但如果要交学费,没有父母支持会很吃力,而且凭10年前的大学成绩也不可能申请到奖学金,所以只能考虑不收学费的欧洲国家,经过筛选后,最终确定挪威或瑞典;此外,我仔细分析了自身情况,与高中生相比,我的优势在于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丰富,心态较稳。其次历年工作中我一直和欧洲客户打交道,比较接受欧洲人的工作和思考方法。当然,记忆、体力、精力、基础课程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就是我的劣势了。所以我选了一年的语言课程,作为我后面硕士课程的热身赛。

  经过详细的自我分析后,还是决定留学。接下来便是考雅思,找学校,写申请信……期间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了挪威和瑞典,还拜访了所申请学校的老师,就是想实地感受一下环境,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挪威学校的offer。选择项目管理专业是出于减小语言障碍和以后就业的考虑。因为该专业英文授课,而且属于很“吃香”的专业,挪威的很多石油公司都需要这方面的学生,而且石油公司每年都有很多项目。同时石油公司一般都是跨国公司,英文好基本就可以打通关。 

  有的放矢

  1 想增加国外学习经历

  典型人群:

  政府官员,高校中高管理层和科研尖兵,企业中高层和技术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一定成就,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如果有一个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会更有发展空间。

  优势:可以得到单位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能力很强,学习目标也很明确。

  劣势:因为单位允许脱产学习的时间不会很长,时间不太固定,因此很难找得到合适的学习项目。由于工作忙碌,也无法参加各项出国考试,或者因为无法充分准备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解决方案:美国交流访问学者或者博士后申请服务。

  学习方式灵活,可以和目标大学商定学习时间;无需任何出国考试。联系的学校或者项目是国际知名的,对于个人将来的发展会很有利,可以极大程度满足学习的需要,并且切实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扩大国际视野。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