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海归艺术家王其钧:艺术之路 任重道远

2010年11月08日 14: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学对于王其钧来说,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为王其钧素描画作。他擅长用简单线条勾勒出传统建筑的高深莫测,一条幽深小径从笔尖流淌出来,通往艺术殿堂的更深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已经执画笔近40年的王其钧,忆起当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1970年,不满16岁的他被分配到铁矿工作。在当时矿上急需一幅毛主席画像的情况下,他第一次拿起了画笔。“那个时候,画毛主席像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当我忐忑不安地画完以后,大家都说画得像,画得好。”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肯定,他一直心存感激。2003年在加拿大工作多年后,王其钧选择回国,到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如今,他作为画家为我们呈现个性鲜明的作品同时,还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从事艺术创作研究工作的意义。

  创作、育人两不误

  王其钧在美术与建筑的著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借鉴国际市场的出版规律,他另辟蹊径,把晦涩枯燥的建筑类书籍写成易于理解的读本形式;同时还创作了一批能让普通读者轻松阅读的艺术类书籍。

  对于这种创作理念,他表示:“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普及都是为了使这一领域的知识得到更好地发展、传承。应该让更多人去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而不是把它神秘化。只有懂得它的人越多,传承下去的力量才会越大。”

  忙于创作的王其钧也在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讲授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艺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是我最想让学生知道的。”在加拿大期间,王其钧被当地艺术院校的启发式教学深深吸引:“在建筑理论课上,学生们通过自身体验等方式,初步认识建筑的规格和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碰壁,也可能走上前人在研究时走过的路,但最重要的是可能触碰到前人没有认知的东西,由此燃起创意的火花。”他也希望学生们能通过思考,从学习中获得更多启发。

  海外经历,收获颇多

  1993年,在中国民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王其钧经人推荐,作为访问学者,到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工作,并在多伦多大学举办了中国民居画展。画展展出了王其钧擅长的民居白描画作品,在当地引起不错的反响。

  1996年,王其钧携妻女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学院工作。在加拿大居住的几年,对于王其钧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美术专业方面。“我回国后取得的成绩,大都来自在加拿大工作时所学到的新知识所产生的推动力。”介绍自己在加拿大的工作经历时,王其钧说:“从绘画题材的选择到表现技法,都进行了更加宽泛的学习,在创作理念上也打开了思路。”

  身处国外,心系祖国

  走进王其钧的工作室,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中英文书籍中,《汉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书籍被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当谈到为什么决定重新回国工作时,王其钧深情地说:“在国内我是博士毕业,作为学者从事了多年的美术创作和民居研究。在国外,我的实际职业只是一个插图画家。虽然收入足够维持舒适的生活,可是我希望自己能在文化领域做更多的贡献。”2003年他终于如愿回国。在国内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他希望自己能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领域走得更远,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自己的价值。

  王其钧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机制也将逐渐转变。艺术设计将为制造业带来更大的附加值,人对艺术的价值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意味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希望从事艺术事业的人们,打开思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这个领域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李惠珠)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