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上海80后海归投身"结伴养老"事业 为独居老人配对

2010年11月12日 16:2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的话

  一个24岁的留英硕士,一间与老人相伴的日间中心。杨磊这位年轻的海归选择了养老事业,也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时下,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满足市民的养老需求,是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杨磊从早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英国带回了新的养老理念,并脚踏实地付诸实施。

  经济的转型与现代服务业的建设,需要全新的理念和各方面的人才。养老事业在上海是刚刚起步的青春事业,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更需要有知识,有远见,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杨磊的故事还引发了我们对人才定义的思考,在高校、研究所、医院、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是人才,能将自己的学识、才能用到社会最急需的地方去,更是难得的人才。

  年方24,英国海归硕士,学的还是生物化学的高科技行业,却回国创业了“夕阳”事业,天天和老年人打起交道,如此“另类”的选择让很多人看不懂。

  去年2月,一个“结伴养老”的国外养老新模式首次被海归女青年杨磊引进上海。昨天,记者采访了杨磊,24岁的她表现出比她实际年龄大许多的老成,“这一年,走得很辛苦,但我还是要坚持,我觉得实现梦想的希望就在前面。”

  从3个员工到20人

  在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源竹老年人日间中心,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们或健身、或打牌、或聊天,颐养天年。“杨磊托管了服务社后,服务十分专业,从身体健康到精神疏导,都管。我们开心,家里人也放心。”托老所的老人说起杨磊,直说是个“乖囡”。

  去年4月,服务社成立不久后,潍坊街道将这家老人日托所委托服务社托管,服务社获得了“第一桶金”,也是杨磊实现自己“结伴养老”设想的起航点。“去年服务社刚成立时只有3个员工,现在已经有近20个人了,而且基本都是大专学历以上的年轻人。”杨磊说,一年下来,盈利和支出基本持平,“除了日托所,还有一些委托服务社的小项目,我们也要接,要实现梦想,先要解决现实问题。”

  国外见识搬回国内

  说起开养老服务社这个“另类”的想法,她说,“这源于我在英国读大学时的一段勤工俭学经历。”早在高中,杨磊就作为小留学生留学英伦,而且一呆就是7年,直到硕士生毕业才回到故乡上海。“在英国我在业余时间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护理,发现一些独居老人生活有困难,他们便‘找搭子’配对合住,再将富余的房屋出租,利用租金购买看护、家政等‘一条龙’式的团队服务。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也安全多了。”

  促使她想要将这种养老模式“搬”回国内的,则是发生在她亲人身上的遭遇。“我外公身体不太好,一直由外婆照顾,后来外婆也生病了,我父母都要上班,想要找个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保姆却找不到。如果有一个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的机构就好了。”这个强烈的愿望冲击着杨磊,并最终促使她作出大胆决定:既然找不到这样的服务,那就自己来开创!

  靠着向父母借来的1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还有自己在国外打工的积蓄,去年她兴冲冲跑去工商局登记注册,却被告知注册的类别没有“居家养老”,只有“家政”。考虑再三,杨磊决定从注册民办非企业组织起步,开办了一家“上海伙伴居家养老服务社”。“我还是希望开创出‘结伴养老’的专业养老服务。”尽管家庭条件优越,但她也给自己明确定下原则,除了借用启动资金,不再要父母一分钱。

  在日托所里培养未来“客户”

  潍坊的这家小小日托所,不但是杨磊服务社维系生存的重要根基,更是她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在这里,从最初的五六名老人到现在近20名老人,他们都成了杨磊的忠实“粉丝”,许多人都是听邻居介绍后慕名而来的。

  在这里,杨磊建立了一套专业的养老体系,将日托所原先只是“老人活动室”的模式脱胎换骨,为每位来中心活动的老年人建立档案,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老人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等都一一记录在案。除了为老人提供就餐、娱乐等服务外,还提供保健服务,心理疏导。老人有什么烦心事都愿意来这里,和杨磊等专业服务人员敞开心扉,心情好了,身体也就更棒了。带老人去世博会,逢年过节和老人聚餐联欢,老人简直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服务社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对养老市场充分调研,日托所也和不少老人建立了信任感。现在有近三成老人表示,将来愿意参与我的‘结伴养老’计划。”说到这里,杨磊小有成就感。她希望在明年下半年,能将自己的结伴养老计划“落地”。

  潍坊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表示,上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浦东的潍坊街道,60岁以上老人也已达到近24%。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提供专业性养老服务应是未来的趋势。但这样的做法在中国毕竟是新生事物,尤其对于不少观念传统的中国家庭而言,还需要转变观念。社会各方面也应给这样的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税收减免、法律保护等。(宋宁华)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