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俄青年画家米巧铭:涅瓦河畔的中国玫瑰

2010年11月19日 16:14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米巧铭自画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记者是在圣彼得堡管理与经济学院大厅里举办的第一届圣彼得堡学生社团“金秋论坛”画展上遇到米巧铭的,作为展出作品的作者,她还是列宾美院研一的学生。在画展当时就以与众不同的清新气质和对艺术的独特领悟打动了在场的各位来宾。

  在她的简历上是这样写的:07,08年连续参加两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油画作品《涅瓦大街》获08年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同年作品《阳光与希望》入选青涩创想当代大学生年度提名展。09年《涅瓦大街》入选庆建国60周年暨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2010年为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绘制的肖像被梵蒂冈美术馆收藏。

  这一连串耀眼的成绩,虽不可说惊世骇俗,却也足以震撼人心,它们所连缀的,是怎样的一条生活道路呢?带着好奇和些许的倾慕,记者采访了这位目前正在列宾美院就学的大连女孩。

  我们在一个雨天在圣彼得堡瓦西里岛的地铁站会面了,这是彼得堡秋季常有的细雨,总这么不急不慌地落着,划出人心中悠远的缠绵,浇出老街青石板路上油油的醉意。

  在一家临街的咖啡馆里,米巧铭向记者道出了自己一路行走的脚印,有的清脆活跃,有的美丽浮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成长”。

  城南旧事

  米巧铭:我的故乡是大连,那里阳光明亮得纯粹,海蔚蓝得醉人。在我的家人里有很多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出过很多戏剧作品,我从小在这种氛围下长大。我的爷爷是老红军,和苏联红军一起打过仗。对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情谊。

  大连同俄罗斯也有很深的渊源,经常能在大街上见到俄罗斯人,有时候身在大连,但看到那人,那景,感觉非常亲切。大连地方话也有一些发音类似于俄语。

  我的艺术启蒙老师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先生。他姓窦。在6岁到12岁的年龄一直跟他学习传统的书法。在我骨子里所弥漫的那些情怀,那些流觞取水,荷塘泛舟,那些雁阵归来,月满西楼。都是他言传身教指导我的,我觉得,中华文化就是我的一个根,无论苍穹变幻,世事如风,众里寻根千百度,蓦然回首,它仍在,灯火阑珊处。

  后来开始学习素描和色彩。曾经为此做出了很长时间的决断,那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在城市的角落里想,不断地想,夜以继日,想我的从前,我的将来,我的选择,我的梦想。向着白日眼前悠悠飘过的日影,对着暗夜城市中人流摩擦出的喧嚣,电车呼啸而过,月下树影婆娑……

  涅瓦泛波

  记者:然后你就考进了列宾美术学院?

  米巧铭:我目前在列宾美院油画系萨哈洛夫工作室学习绘画。

  在这样的时日,每当夜幕降临,我一人走过列宾美院主楼前的涅瓦河畔,星星时而闪现在天幕里,时而隐没在云层中,河畔大理石的斯芬克斯相对无言地静默着,涅瓦河的水声,静得听不到一点流淌。星辰从云棉铺就的袄絮中探出头来,一不留心跌入了河底。

  河中漂浮的水波,可曾在对我言说?满满一河的星辉,无声地冲我放歌。但我不能唱和,悄然是生活的管弦,石像也为我沉默,沉默是夜色的垂帘。

  夜是深的,物是静的。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还在构思深夜里的创作。

  记者:对于立志追求艺术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其实不像常人想象中那样风花雪月,而是充满了单调,艰辛,甚至如苦行僧般,你认为艺术给了你怎样与众不同的生活?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米巧铭:艺术的却是很辛苦的,需要综合很多学科门类,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导,柏拉图曾说过,“现实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不是艺术给了我怎样的生活,是能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以启迪。而绘画是我生命的延伸,是我对生活的理解,无非是把我对生活、人生的感触利用形象思维提取表现出来了。

  记者:除了在列宾美院的专业学习以外,还有什么给了你艺术上的启发?为什么你选择了俄罗斯学院派的这一套方法?

  米巧铭:太多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音乐、歌剧、文学、电影--所有的表现门类只要内容、形式吸引我,就会去研究,构建我的和谐画面,自然生活对我启发也很大,自然生活的丰富、复杂、以及无限可能都会是我艺术创作的根基。

  学院派能表现出俄罗斯艺术家们严谨的构思、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通过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激情感悟和深切挚爱。

  记者:你认为列宾美院的哪些课程对你的影响最大?或者说,你更欣赏哪些课程教学?

  米巧铭:解剖课程。透视课程。列宾美院的解剖考试非常严格。表。中。里三层肌肉。起始点终结点作用。每根骨头肌头的名称都要掌握。考试也很严格。需要抽题默画。然后回答老师问题。对于俄国人那么多肌肉名称骨头名称都很难掌握。更何况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解剖和透视课程同样重要。是学艺术的基础关键。

  记者:萨哈洛夫教授在艺术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为什么选择了他的工作室?

  米巧铭:萨哈洛夫教授是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他的作品色彩艳丽。我非常喜欢。我选择这个工作室是因为这个工作室的教学很严谨。课程安排很多。我希望多学些东西。我现在每天从九点半画到下午接近七点。晚上十点之后开始画创作,最早也要晚上一两点才能休息,期末更得通宵熬夜。

  我很幸运,我在列宾美院遇到的都是最好的教授。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指导老师是列宾美院油画系主任邱文。三年级的指导老师是油画系副主任,圣彼得堡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俄罗斯联邦勋章获得者乌拉洛夫。现在萨哈洛夫工作室除了导师萨哈洛夫,工作室的助教们,瓦西里飞利浦洛维奇,喀留塔,门捷列夫也都是俄罗斯著名画家。

  记者:你在列宾美院学习了6年,你对这里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列宾美院有什么独特之处?

  米巧铭:严谨的教学。扎实的基础。其实7年我在这里主要的目的就是学好基础。然后再创作自己的东西。列宾美院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喀留塔,我从他那里领悟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种思想,一种自我的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尽管我本人属于离经叛道的学生,不会去追求模仿他的风格。

  记者:广义的俄罗斯文化(指除了绘画之外的)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米巧铭: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支持复兴各种传统,文化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而且善于吸收东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虽然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的,我喜欢这种传承节奏。

  记者:俄罗斯吸引艺术家的地方,也是艺术家最常表现的,要么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要么是苦难,后者也在风俗画,比如《伏尔加河的纤夫》;宗教画,比如《荒野中的基督》;甚至历史画,比如《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上表现出来。那你认为俄罗斯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米巧铭:俄罗斯绘画艺术善于吸收东西方文化,以至于各种各样艺术门类都有体现。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博物馆资源都会影响我的创作。博物馆临摹是列宾美院3年级的必修课,为期两个月。需要每天天不亮进冬宫博物馆,每天临摹一个小时,在游人入馆之前撤离,时间很紧凑也很辛苦。但我是“累并快乐着”。曾经有一位国内的进修老师,很羡慕我们这种生活。说研究原作要远远胜于观摩画册。我想这些都是吸引我的所在。

  俄罗斯吸引艺术家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常表现出的气质:严谨,肃穆,底蕴深厚。从方方面面都渗透着一种“俄罗斯精神”。什么是“俄罗斯精神”?这是我在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个东正教洗礼的国度里,在这片十字架光辉闪耀的土地上,宗教情结被深深地铭刻在每一处地方,这种宗教性格的浸染下,苦难与高贵,自我牺牲和超凡入圣无时无刻不在知识和文化上体现出,并一脉相承下来。

  记者:当前的俄罗斯在物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娱乐的场所,甚至这个国家有太多的负面信息。那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学生的角度来说(而不是作为艺术家的),你为什么选择在俄罗斯学习?

  米巧铭: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确实存在负面信息,但我认为每件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宜取其精髓。我选择俄罗斯是因为这里有严谨的教学制度。知名的学府。虽然这里很多物质条件不如国内。但是我是来这里学习的。所以无怨无悔。

  另外,我不认为单纯的物质生活能决定一切,我每年都会尽可能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展览,争取和国内同行交流。我也喜欢音乐。喜欢写作。我觉得想做什么,就应该立刻努力去实现。

  记者:圣彼得堡这一座城市,有哪些气质是最令你所留恋的?

  米巧铭:由于平时课程安排紧凑,因此我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圣彼得堡这座城市。每天目力所及的,不是蓝天白云,苍松翠柏,而是昏沉的画室,一成不变的模特,无论从早到晚,属于列宾学生的只有披星戴月,夜幕沉沉。窗外春色旖旎,空气清新。但画室里弥散的,是颜料,松节油的浓烈气味。

  但艺术总是追寻着美的,当第一缕阳光伸着懒腰投射到窗棂,当雪花颠着舞步在青铜像周围摇落,当小鸟的吟唱在我们周围雀跃,我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虔诚的感动。

  行万里路

  米巧铭:每个寒假,我都会出去走走,我去过莫斯科,去过瑞典,芬兰,还去过埃及,去过俄罗斯很多城市!今年冬天可能去西伯利亚看极光。人要行走,要观察,要思索,要开阔思路,要收集素材,还要寻求灵感。

  为了去埃及,我特意提前学了当地人的日常对话,为了解当地风情查阅了很多资料……

  记者:说到行走,你那些你不远千山万水,汲汲以求想表达的事物是怎样的?就是说你的艺术理念,你心中理想的美又是怎样的?哪些东西会使你有冲动将它们表现在画布上?

  米巧铭:只要一切我认为美的东西我都会去努力关注,首先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和谐统一的,没有单纯的形式美,就好比诗词一样,单纯的平仄无论怎么工整也够成不了完美,只有与内容统一才有作品的美。现实生活的情景交融,就会有吸引我创作的力量,我会努力表现与意境相应的气派,来加深我的印象和感动。

  对我而言,尼罗河的河水,金字塔下的砂石,是比锦衣玉食更能打动我的东西。

  记者: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在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寻求?

  米巧铭: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在某时某刻露出她妩媚的笑容。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给我带来珍贵回忆的物品。比如,去涅瓦街的每一家酒吧,咖啡馆,精品屋……我都会搜集店里免费发送的小画片,虽然毫不起眼,却成为我平日里,生活间的一盏盏路灯,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一条道路。很早以前的时候,我和几个国内的好友约好了,开一家概念酒吧,这些小画片就贴在酒吧间的墙上……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有一些憧憬,希望有一天这个目标能实现。

  记者:你在圣彼得堡的成长过程中,最难以忘怀的是哪些人?

  米巧铭:在旅俄的华人中间,最难以忘怀的当属那些我所敬仰的那些先生们,比如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的名誉主席姜石仑先生,陈志刚会长。他们总是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交流传播的事业。

  从我一步步成长至今,特别是在俄罗斯度过的这些时光,离不开总领馆。华人华侨联合会、《俄罗斯龙报》、华人艺术家协会,还有圣彼得堡留学生总会等等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能给予我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我也希望将来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介绍和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事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尾声

  谈话很快结束了,我目送着米巧铭走进雨幕,消失在巷陌尽头,手中的咖啡杯还升腾着暖暖的雾气。

  我回味着同她的对话。她的身影、目光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就像一朵来自中国的玫瑰,坚强而独立,充分吸收着中俄两国文化艺术的养料,傲然怒放在涅瓦河畔的苍茫大地上…… (摘自:俄罗斯《龙报》;文/米兰 王骞)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