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新政"利好有望助推赴澳留学市场回暖

2010年12月28日 09: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签证降低提交材料要求、住宿费可从签证申请生活费中扣除———

  最近,澳大利亚移民与公民事务部长Chris Bowen和高等教育部长Chris Evans参议员对外宣布将复审签证政策。有专家指出,此次政策变化将使国内赴澳留学学子的职业技术课程选择更具多样化,而寄宿学校住宿费用也更具灵活性,加之放宽担保金来源要求,相信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学子赴澳留学。

  ●澳大利亚留学“新政”体现三大变化

  据了解,此次澳大利亚留学签证政策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572类学生签证评估等级将对应课程类别。据金吉列留学首席顾问陈璐怡女士介绍,从2011年1月1日起,赴澳就读职业教育与培训专科、职业教育以及培训高级专科课程者,申请签证时应首先申请572类学生签证,其评估等级为4级;而就读于高等教育专科和高等教育高级专科课程者,应申请573类学生签证,其评估等级为3级;不少澳大利亚大学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如果所就读的大学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专科、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级专科课程,应申请572类学生签证,其评估等级为4级。也就是说评估等级为对应课程类别而非提供课程学校。

  第二个变化是573类签证降低了提交材料要求。金吉列留学首席顾问陈璐怡女士指出,2011年4月以后,中国573类(高等教育)签证评估等级(AL)将从4级降至3级。此项政策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府降低了573类学生在签证申请时国内学生提交证明材料的要求。首先,降低了担保金年限要求。签证评估等级为4级时,应提交支付本人和家属(无论是否随行)在澳大利亚居住36个月前的学费、生活费、学龄儿童学费以及往返澳大利亚旅费的担保证明;而签证评估等级降低为3级后,仅需提交24个月前的担保证明,意味着担保金将减少三分之一。伯乐留学CEO王亦之也对笔者表示,“新政”还降低了存款存期要求。签证评估等级为4级时,应提交签证申请前满6个月的存款证明;而签证评估等级降低为3级后,仅需提交存满3个月的存款证明。在澳大利亚完成75%主课,若需要续签完成学业,则不需提供存满3个月担保金证明。此外还放宽了担保金来源要求。

  第三个变化是住宿费可从签证申请生活费中扣除。“从2010年12月16日开始,预付住宿费可以从签证申请所要求的总费用中扣除。因此,申请所需提供经济担保金也有所降低;但预付寄宿家庭费用和公寓租金不可从总费中扣除。”陈璐怡女士向笔者表示。

  ●“新政”为国内学子带来三大利好

  据了解,此次澳大利亚留学政策变化,将给国内学子带来三大利好。

  金吉列留学首席顾问陈璐怡女士认为,以NAVITAS教育集团的IBT快捷课程为例,提高某些课程入学语言要求,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从根本上说,此举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好ELICOS课程的语言学习机会,短期内迅速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能力;此外,还将有助于提前熟悉学习环境和要求,以便随后的主课学习;多项新政也将促使赴澳大利亚就读职业技术课程的选择多样化。伯乐留学CEO王亦之指出:“澳大利亚中学教育将成为未来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关注的重点,而国内高中类别571签证风险级别有望由四类升为三类。”

  陈璐怡女士指出,6个月存期一直是制约部分国内学子赴澳就读大学本科的瓶颈。多年来,不少学子因为存期难以与签证同步而延期入学或放弃赴澳留学机会。而“新政”的3个月存期具有其合理性,学生有了较为宽松的时间;读完本科之后,若继续读研究生课程,可以通过在澳大利亚本地银行诸如联邦银行或澳新银行账户所需担保资金支付,对存期并无要求。

  放宽担保金来源被称为“最给力”的政策条款,伯乐留学CEO王亦之指出,“过去10年以来,澳大利亚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享誉世界的教育质量吸引着来自世界的学子。”

  ●专家提醒:应关注政策变化提早申请

  金吉列留学首席顾问陈璐怡女士表示:“应及时关注政策变化,提早咨询申请留学的相关事宜。担保金的变化有望激活停滞于澳大利亚的学子,一旦此类人群重新启动方案,势必增加澳大利亚各大院校学生入学量。而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澳大利亚政府一直严控教育机构和开设课程的数量。因此,应提早准备以免错失良机。”

  伯乐留学首席专家张杏指出,目前,申请签证存在申请学校和签证分离的误区,大多数学生待录取通知书下来后再准备签证,这样就陷入被动之中。因此,在申请学校时应了解申请项目所对应的签证政策,诸如提前估算担保金、选择使馆认可存款银行、明确使馆要求存期等。(李瑶琴)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