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频发,澳洲还是留学热土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问题频发,澳洲还是留学热土吗?
2009年09月02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留学安全

  一个月三次安全事故

  日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夜晚搭乘当地陌生人便车赴市区途中,遭同车人侵害并杀害。

  7月18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家中遇害。

  近日,我国4名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遭3名不明身份的当地人殴打,造成一名留学生面部骨折,其余三名留学生受轻伤。

  7月以来,我国外交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针对中国留学生在澳遇害事件发布安全提醒。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比较少见。留学澳洲安全警钟再度被敲响。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悉尼先驱晨报》披露,去年有50多起留学生死亡案例被澳大利亚当局隐瞒了。另据称,其中约一半受害者为印度人,第二大受害群则为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

  面对这么多留学生死亡事件,一位澳洲留学生却一点都不感到震惊。她说:“天黑以后就不要出门,出门被抢算你倒霉。”在澳洲天黑以后不出门基本上已经是一种“潜规则”。

  澳方动作

  成立工作小组保障国际学生安全

  针对留学生的不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有关负责人并未作出直接回应,而是引用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万胤忠(IainWatt)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讲话。

  万胤忠表示,澳大利亚总理办公室近期专门成立了保障国际学生安全的工作小组,同时由澳大利亚副总理兼教育部部长杰拉德发起成立了“国际学生工作小组”,针对国际学生在澳学习、住宿、安全问题加以改进。今年9月还将组织国际学生圆桌会议,听取留学生对各方面的意见。

  不过,为进一步遏制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恶性案件频发势头,8月25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领事、公共外交和议会事务司司长格雷特·莫理阿蒂进行的中澳领事磋商中,着重就在澳中国留学生的安全问题向澳方表明中方的严重关切。

  莫理阿蒂表示,澳政府致力于建设安全留学国度,欢迎中国留学生继续到澳留学,谴责并打击一切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违法行为。澳方高度重视在澳中国留学生的安全问题,磋商代表团将向国内相关部门转达中方的严重关切,并认真研究中方建议。澳方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与中国驻澳使领馆积极开展预警合作,共同为中国留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另据记者了解,我国外交部已于8月2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文表示,多起在澳中国留学生被严重伤害案件审理已经取得进展。包括2007年10月我国女留学生遇害案,2008年1月中国教师遭围殴案等,凶徒和主犯都已经遭到相关刑罚处理。

  专家解读

  自我保护不足是主因

  作为长期居住在澳洲的居民并一直从事着留学生工作的人士,启德教育悉尼办公室总经理周启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半年来她所接触和听到的留学生死亡案例是有一些,但是对于部分传媒和社会舆论把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澳洲社会治安和对留学生不友善的做法,她并不太赞同。

  周启莹表示,就这半年她所接触和了解得到中国留学生死亡案例的原因来讲:有1起是因为学生高速驾车酿成车祸导致死亡;有两起是因为个人感情问题想不开自杀的;还有1起是因为在海上活动不了解水性发生了溺水事件的;当然也有1起是被抢劫逼迫跳楼自杀的。“从这些案件的原因来看,大部分都是个人因素造成死亡。”

  她进一步分析,目前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长保护得很好,生活常识少,自我保护及紧急情况自救能力弱。同时他们在出国前就长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并且备受呵护,事事顺意,不少学生缺少必要的意志磨练和价值及道德观念教育,导致在个人独立生活处事上缺乏自律和坚强的意志力,出现问题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另外,能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家长总是怕孩子在异乡生活过不好就大量给予经济支持,导致有些学生喜攀比,爱炫耀。满身名牌,超级轿车代步。丧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钻研的斗志,更谈不上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学生容易招引是非或引起不法团体的注意。

  周启莹表示,从她在澳大利亚悉尼生活的5年经历来讲,当地的治安还是相当好的。澳洲人的收入差距小,社会福利系统健全,公共设施便利,整个社会比较和谐。“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说没有社会安全问题存在,留学生出门在外都应该倍加小心。”

  政策频变

  名额缩减,门槛提高

  移民看似与留学无直接关系,两者亦属于不同的签证领域,但是对于那些有意在澳洲工作和借留学为跳板实现移民梦的留学生来说,移民政策的变动将对他们专业选择以及移民成功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今年年初将2008-2009年度的澳洲技术移民名额从13.35万个减到11.5万个后,今年5月,澳洲政府再度宣布2009-2010年度的技术移民额度削减至10.8万个。与此同时,语言门槛也相应提高,技工类职业移民申请者的雅思成绩要求从4个5分提高到4个6分。另外,从7月1日起新推出职业能力评估测试。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紧缺职业列表的内容也一直在不停的变动中。据介绍,澳洲教育就业劳动关系部和澳洲移民部将在2009年8月和9月份联合开始对澳洲传统的移民政策中关于紧缺职业的部分进行总结和评估,公布两份报告,并广泛征求意见。并且,极有可能在年底左右公布新的紧缺职业方案。“此次的改革很有可能是结构性的。”业界专家表示。

  澳方动作

  打击留学诈骗,签证被拒增七成

  据报道,去年被澳洲联邦政府拒签的留学生签证申请数量剧升近七成。澳移民部长艾云斯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2009年度2.8万份学生签证被拒绝,比一年前骤升68%。

  对此,一位发言人解释称,经过2008年的政策复核,政府已经增加潜在高危险国家的数量,对这些国家的申请从严考虑,迫使学生提交更多的证明材料,以表明他们是真正的学生。

  艾云斯日前公布移民部最新措施,意图揭开涉及留学生财务能力和身份的证件诈骗和可疑执业行为。当前,一些留学生必须证明每年有1.2万元的存款,能够支持他们在澳洲留学时的生活费用(不包括学费)。但是根据指陈,一些留学生为签证申请而临时转款,而抵达澳洲时却是囊中羞涩。

  据悉,新措施将针对如下国家的学生签证申请,包括印度、毛里求斯、尼泊尔、巴西、津巴布韦和巴基斯坦。这种较严格的措施,早前已经适用于澳洲最大的留学生市场———中国。

  专家解读

  启德教育悉尼办公室总经理周启莹

  移民政策收紧对留学生有利无害

  周启莹表示,对于将来想在澳洲发展的留学生长远的工作生活环境来讲,澳洲移民政策的调整,有益无害。

  她分析,首先澳洲移民政策的调整,技术移民的配额还保持在每年10万个以上,还是有相当多的名额的。因为前段时间移民局人手变动不得不放缓了审批速度,现在移民局也在考虑方案希望尽早处理积压的移民申请案件。够移民条件的留学生,无需担心永居(移民)签证。

  另外,对于暂时无法一步到位的澳洲留学生,移民局加设了485类毕业生签证以方便澳洲留学毕业生能合法延长1年半签证留在澳洲工作或学习,从而积攒移民分数实现最终移民目的。

  而针对新移民的就业率不如人意的调查,澳洲政府出台的增高语言要求,加设ProfessionalYear课程。事实上,这项措施能让学生在这44周课程里了解到澳洲公司的要求,澳洲工作方式及通过到实际的工作单位去实习增强将来就业的竞争力。

  “综合来看,移民政策的调整目的是为提高移民质量而非取消移民。在技术移民类别里,真正减少的就是TRA(VET)类移民申请中的浑水摸鱼者,从而调整保证了真正获得永居后的移民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实际上对有意申请澳洲移民的澳洲留学生而言有利而无害。

  艾迪留学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谢航东

  新移民框架提高素质要求

  艾迪留学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谢航东则认为,澳洲政府关于紧缺职业列表的变动政策值得关注。据分析,在公布的第一份报告中,澳洲政府主要是总结了在移民计划框架中紧缺职业列表出台以来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了方案改革的6个方面的建议。总体感觉是现有的紧缺移民框架已经不能符合澳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分析,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目前的紧缺职业的选定标准,从以往比较注重短期的职业需求的选定方式,转向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知识型社会的角度去考虑,并要求将被选为紧缺职业的都将是高经济价值的。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澳洲政府将从一个更高的战略性的高度来规划和执行新的紧缺职业框架,对移民本身的素质要求必定会提高,同时对现有的紧缺职业系统所存在的一些弊病都将进行改革。

  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改革,谢航东的预测是:第一,有可能会需要更高的工作经验要求,单单是在澳洲拿到一个学历文凭可能不够了。第二,会针对目前很多人用紧缺职业申请了移民后并不从事相关的行业的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规定,就比如说很多人用会计、厨师、发型师等移民专业移民后,就改行做了其他的行业,导致这些专业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学习,但每年都还是紧缺。因此,除了目前已经开始的对移民的英语水平要求作了大幅度提高后,在新的移民框架中,对移民的总体素质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