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归葛庭燧: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新中国海归葛庭燧: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2009年09月04日 16: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0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庄严的宣告让远在大洋彼岸的葛庭燧闻之兴奋不已。他握着母校清华大学发来的聘书,对着妻子(科坛何氏三姊妹中的大姐何怡贞)吟起老杜诗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他们的两个孩子欢呼雀跃道:“噢——我们要回中国老家看爷爷奶奶了!”

  可是,回国谈何容易!葛庭燧提出要求回国的申请,未被美国当局获准。原因是,他1943年的博士论文——《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研究》是一项与军事有关的研究课题。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参加的美国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关于铀及其化合物的光谱化学分析,以及在该学院辐射实验室进行远程雷达发射和接收两用天线自动开关的研究,内容都涉及美国机密,当局令他不得离开美国。这一答复,对怀有报国夙愿的葛庭燧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一贯信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葛庭燧,决心同美国当局斗争到底。1949年11月,通过各种交涉和斗争,他终于冲破重重阻挠,毅然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携夫人及子女取道香港辗转回到祖国。

  1952年10月,葛庭燧积极响应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号召,举家迁往沈阳,创建中科院第一个金属研究所。在这里,他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和青年骨干,为新中国的初期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79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葛庭燧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入党志愿书上表示“余生交给党安排”。

  1980年9月,他奉命来到合肥,担任中科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筹建固体物理研究所。从此,他决心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培养出我国的人才,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1999年,他作为亚洲第一人获美国TMS协会最高奖项——梅尔奖,并被选为美国核学会荣誉会员。为此,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致贺电:“对您荣获美国TMS协会梅尔奖,谨致祝贺。这是国际材料科学界对您杰出成就和贡献的表彰,也是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几十年来在祖国从事国际水准研究工作的肯定。”

  是的,葛庭燧一生崇尚科学,追求进步,不愧为一代科技楷模。他发表了240多篇科技论文,出版《固体内耗理论基础》等7部专著。先后到过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访问、考察、讲学和学术交流;又从北京到沈阳、到合肥,为开创我国的科学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建华 作者系九三学社安徽省委成员)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