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刘士廉:中西文化交流的领路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医学专家刘士廉:中西文化交流的领路人
2009年10月15日 10: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2009年秋季的留学潮裹着学子们涌向国外的时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前协和医科大学教务处主任刘士廉想起50年前自己的孤身远行。

  朝鲜战争停息后,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1956年,比利时议会代表团访华,邀请中国派专家到比利时出访。刘士廉被选定为中国第一位派往西欧的访问学者。

  1958年初春,他只身一人上了国际列车,前往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的比利时。那时电视、冰箱和汽车已经在欧洲普及,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很清楚,祖国大陆已经开始落后了!为了给国家引进科技前沿课题,他毅然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分泌学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不到半年,刘士廉就能流利地用法语对话,并与各国科学家交流专业心得。刚介入新专业一年内,就发表了多篇论文。比利时的一位著名科学院院士说,“看到刘士廉,就知道中国科学家是多么敬业和勤奋。”

  刘士廉在比利时有一个额外的“重要工作”,就是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主持人”。他刚到不久,中国就派出吴晗率领的代表团参加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他这个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个在比利时的中国公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接待工作,他协调各种关系,想办法将各种敏感物品比如新中国国旗带入比利时,他帮助代表团中的文艺团体向比利时人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告诉他们什么是京剧、什么是琵琶……虽然中比两国都希望他能长驻他乡,但急着用新学知识回国建设学科的他,毅然回到中国。

  1990年,比利时邀请他重访故地,比利时国王亲自授予刘士廉“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和艺术学院国外院士”称号……

  1963年的萧瑟冬日,刘士廉又一次以民间学者身份,直扑英国肿瘤所研究,研究当时最尖端的肿瘤化学致癌原因与核酸的关系。来英伦尚不足百日,刘士廉就在英国著名肿瘤杂志上发表论文,后又进入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进行病毒核酸及病毒复制方面的研究。研究院在病毒复制RNA聚合酶研究上遇到困难,经过一年的研究都没有进展,刘士廉加入后,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又在国家医学杂志上连续发表3篇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致使英国方面在国际病毒复制领域超越美国,拔得头筹,引起研究院的轰动,肯定了中国科学家的能力。

  刘士廉以个人的勤奋和能力在与新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英国开辟了新天地,为随后的中英文化科技交流大潮奠定了基础。在刘士廉享誉英伦医学界后,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乘势”访问英国,受到了很好的接待。为此,中国驻英国代办熊向晖称赞刘士廉为“开路先锋”。

  1964年秋日,刘士廉婉拒了一切留英工作机会,他以一名随船医生的身份,登上一条中国从挪威购买的万吨商船,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回到祖国大陆。

  刘士廉这辈子最感谢两个恩人:“我的父亲和协和医学院。”

  他出生在东北一个低级铁路职员的家庭,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他们全家辗转逃出东北。父亲忍辱负重,艰难地支撑着三个儿子读书,希望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1945年刘士廉考取了北平大学医学院。日本投降后燕京大学随之复学,他又考取了燕京大学医学教学圣地、业界心目中的医学教育皇冠——协和大学预科学校。他凭着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更在淘汰非常残酷的协和大学成为佼佼者。

  “协和精神”、“协和人”一直让他引以为荣。

  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后,周总理决定派遣医学高级代表团访美,刘士廉作为代表团内少数几个能用英语直接与美方科学家对话的学者之一,又因“协和人”的协和精神而备受欢迎。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桃李满天下、誉满学界的刘士廉教授从协和医科大学岗位上退下来,但却仍保持着学术上的敏感和灵动。他每天早晨打开电子信箱,接收世界各国的信息,有几个词最能引起他的关注:中国医学、肿瘤学、胸腺肽研究……(沙林)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