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先生的一封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唐德刚先生的一封信
2009年11月11日 16:35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86年1月,美国费城天寒地冻。我住在基尔律师家,帮他们夫妇带1岁不到的男孩。白日里,整幢房子静悄悄的,只有那个不会说话的黄头发蓝眼睛婴儿与我睁眼相对。寂寞和孤独令我度日如年。中午时分,邮递员来了,我像兔子般跳了起来。亲友来信、中文报纸是我每天最大的企盼。然而,我常常一无所获,那时,美国的中文报纸,几天才送一次。我总是沮丧地望着白色的邮车离去,邮递员从驾驶座上伸头安慰我:别急,邮件还在路上!

  这一天,邮递员笑呵呵递给我一封信,一封来自纽约市立大学T.K.Tong的来信。是谁呢?我打开一看,是唐德刚先生!一个多月前,我去纽约市立大学参加了《海外华人作家的本土性》研讨会,在那里聆听了一批著名华人作家的演讲,其中就有纽约大学亚洲学系主任唐德刚先生。会后我请教唐德刚先生几个问题,他很耐心地解答。后来他有急事要先离开,特意走过来,嘱我有事可写信联系。过了些日子,我怀着对陪读生活极其绝望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信,向他倾诉我在美国无所适从的每一天,我说我很想读几年书,获一个文凭,在文学上有所长进。

  信写完,投进邮箱。我从未期盼唐先生回信。我与他非亲非故,我只是一个从中国大陆去美国陪读的留学生家属。那时大陆留学生很少,举目无亲,我只是找个有学问的长辈,诉说心中的苦闷。

  接到唐德刚先生的信,我的手激动得发抖。洁白的信纸,纯蓝的圆珠笔迹,蝇头小楷整洁清晰。信不长,却句句恳切。他赞扬我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字里行间充满了鼓励,最后他说:“学文学,乘留美期间把英文学好,文凭不重要也。”

  学文学,“文凭不重要也”,这句话至关重要,令我焦躁不安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一晃,23年飞驰而过。这些年来,国内文凭风愈演愈烈,我记住唐先生的话,沉下心来,读书、写作,出版了十几本著作,总算对得起唐德刚先生的一番教导。这些年,我不曾打扰唐先生,但凡见到唐先生的文章和消息,我不会错过。唐德刚先生是历史学家,是华人史学界口述历史的开山者与推动者,又是别树一帜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不像有种花里胡哨的文化散文,看似满篇历史,实则小说想象。唐先生的散文,不造作,不虚假,正如夏志清教授评价的那样,他“古文根柢深厚”,“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惊悉唐德刚先生逝世,想起他给我的信,心情沉重。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叙述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回国的情景:飞机还在上空盘旋,他的心遏制不住激动,阔别30年的故土就在下方,他忍不住“老泪纵横”。这些年,他无数次回到这块土地,教书、育人、研讨、捐献……他对故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难道,唐德刚先生再也不回来了吗?难道,他再也不能看一眼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了吗?我走进书房,翻找那封唐先生寄给我的,我又从大洋彼岸带回国的珍贵的信件。她静静地躺在一大堆书信里。我打开白色的信封,取出依然洁白的信纸,读了一遍又一遍。

  此刻,唐德刚先生就站在我的面前……(王周生)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