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之下读留学预科还有无必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预警之下读留学预科还有无必要
2010年01月14日 14:54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教育部近日发布了2010年第1号留学预警,目标直指海外留学的预科。

  针对近日出现的一些留学人员就读国外“预科班”遭欺骗的现象,教育部提醒我出国留学人员慎选预科。

  中国高中生选择去国外尤其是英联邦国家读大学,一般都需要先从国际预科读起,成绩合格才能进入大学。

  读预科到底有没有必要呢?事实上,预科的设置安排对海外留学生来说是有用的。

  预科有助语言过关

  以英联邦国家为例,它们的中学和大学课程设置是不完全同于国内的。他们在中学教育阶段已开设一些专业课程,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几十门专业课程中自由选择4-5门、最多6门课程学习。

  进入大学以后,相对中国大学4年读几十门课程而言,英联邦国家大学3年左右时间一般也只读二十几 我们国内的中学教育更侧重于基础教育,即使是在一些国内重点中学,课程设置也是固定的语、数、外再加两门左右文、理科的理论知识介绍。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国内四年制大学的第一年,一般都是先安排大学基础课程,从大二才会开始开设专业课程。

  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直接就读英联邦国家大学,即使语言达到基本要求,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其难易程度,丝毫不亚于将国内某普通中学的普通毕业生直接送入重点大学就读。

  从语言能力的角度来说,国内高中生直接进入国外名校,和该国学生同班就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对国外的授课方式也有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而且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的差异等都会令留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也需要一个逐渐了解和把握的过程。

  为专业做基础准备

  预科主要是为不同教育体制下的海外留学生开设的一种大学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它弥补去海外的中学生在国外中学教育和本国大学教育的教育体制上的差别,帮助留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专业知识的准备、英语能力的准备、学习技能方法的准备以及心理上的准备等等,以适应大学教育。

  大学预科在课程设置上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开设5-6门课程。大致划分为几个方向,学生可根据大学将要就读的专业来选择大致的方向,完成预科进入大学以后再选定具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英语是主要必修课程。

  预科开学之前,有专门的学术辅导员详细指导新生如何选择课程。简单地看,国外的预科课程有点类似中国的大学一年级课程。

  TIPS

  教育部2010年第1号留学预警

  第一,申请预科学习与申请正规的大学学习不同。国外预科情况非常复杂,就读预科并不意味着可直接免试进入大学学习。有的预科只是语言培训,通过这样的预科学习不会获得学分,更不能获得学历学位证书。选择预科留学,一定要弄清就读的预科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如完成相应预科学习、考试合格后是不是可以直接进入该大学学习,是否需要改变签证类型或重新申办等。另外,在国内就读一些机构举办的国外大学“预科”,也要确认其办学性质,以及就读的“预科”对申请进入国外大学有何作用等。对于个别机构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的就读其“预科”可以免除外语考试及其他入学考试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定渠道认真甄别,不要轻信。

  第二,出国留学应优先选择办学质量有保证、声誉比较好的学校。为帮助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正确选择学校,教育部目前通过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分三批公布了33个国家办学比较稳定的1.5万所国外学校名单。在选择留学学校时,建议优先选择公布名单中的学校。若选择名单之外的学校,应通过正规途径全面了解相关学校的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议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或咨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外国驻华使馆了解相关信息。

  第三,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须严格按照《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的规定与国外质量有保障的正规学校开展合作,要通过签订正规服务合同保证提供服务的质量,有效维护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议使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订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卜微沛)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