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留学生"蚁族"调查:一个床位几人轮流住(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美国华人留学生"蚁族"调查:一个床位几人轮流住(2)
2010年02月25日 08:23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宁当“蚁族”不做“海待”

  经济不好,即便美国青年毕业之后,都难免当“蚁族”,何况华裔留学生?

  正在杜克大学读研究生的26岁美国人Ken算是一名本土“蚁族”。为了不欠债,他发明了独一无二的宿舍:一辆1994年的福特厢型车。

  2009年春天,Ken花1500美元买了这辆厢型车。车子就停在学校宿舍附近。晚上,他用睡袋睡在车后座;白天,他用露营设备煮饭;洗澡,他到大学的健身房里解决。厢型车离厕所大约半公里,夜晚便忍着。

  Ken这办法,被中国留学生赵兰学了起来。赵兰毕业于纽约罗切斯特市排名美国前100名的一所大学。当年出国留学,父母为其省吃俭用。而赵兰一年要花掉4万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到2007年毕业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无奈之下,赵兰过了一段“啃老”的日子。后来,远在国内的父亲恨铁不成钢,狠了狠心,停了他的生活费。赵兰干着急也没用,只得把该卖的行李卖掉,每天白天到大学图书馆看书,准备考研。晚上,就学起Ken,在车里过夜。

  幸好那时是夏天,虽然不至于冻死,但晚上车子停在停车场,关上车门不透气,半夜蚊子成群结队出动,他倒是成了蚊子们的饕餮。

  父亲实在看不下去,想让儿子回国当“海龟”,怎么都比在美国睡在汽车里当“蚁族”强啊。可赵兰却铁了心留在美国,“宁在美国当‘蚁族’,也不回国做‘海待’。”

  坚守希望,“挺下去就好了”

  就像有很多人问唐家岭的外地大学生,为什么不回家乡找个工作,小赵们常常被人劝着回国。但或许是出国时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能“衣锦还乡”,如何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呢?于是,他们只能坚守在笼子般的小屋里,从低做起,等待着幸运女神的惊鸿一瞥。

  2008年大学毕业的王家兄弟来自台湾。两兄弟长得人高马大,老二比较文静,老大则“口水多过茶”,学的都是金融学。毕业后,两人马上在华尔街找到了高薪的工作。谁知道,2008年9月,金融风暴袭来,才工作几个月就失业了。

  又不缺胳膊少腿,总不能老是在家“蜗居”吧?在“啃老”一年后,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2009年夏天,两兄弟办了一家夏令营,专收华裔新移民子弟。

  从华尔街的明日之星,转到法拉盛华埠民居开“小作坊”,其中经历难以一一尽数。大王告诉记者,这样的夏令营在华人集中的法拉盛,一个夏天能冒出好些家,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夏令营的学费是全法拉盛最便宜的,每个学生2个月才收300美元。”

  问题是,学费少并不能保证客源广进。他们没有丝毫办学经验,有的课程,报名的人才小猫两只三只,但一样要付老师教课费,挣的钱还不够付工资,“纯粹亏本赚吆喝。”

  但无论如何算是有事做了,大王看上去挺有信心:“我们第一年先打知名度,挺下去就好了。”

  是的,挺下去,总会有希望。因为他们的高智商、高学历背景,更因为他们愿意不懈努力,也已经学会了在艰难中守住希望。

  2009年底,小赵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某经济研究所,参与中国经济数据的统计研究。

  就像曾鼓励了这一代80后留学生出国求学的那句广告语说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严姗隽 罗慰年 周佳)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