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物联网”成海归创业新亮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物联网”成海归创业新亮点
2010年03月29日 14: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物联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数据,然后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做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物联网是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新词——物联网。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等多位代表的提案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高新技术领域,而作为高科技人才代表的海归群体必将在物联网的新一波创业浪潮里大有作为。

  物联网助力经济新增长

  对于普通民众,物联网还是个新概念。“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般将它定义为,通过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诊断、预报、调度、管理和优化的一种网络。”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协会会长朱东屏博士介绍道。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并且已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比如美国把物联网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非常重视。”朱东屏博士说,“我国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在国家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就提到要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来提供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机器对机器)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

  “目前低碳经济是热点,人类气候问题频发、自然灾害不断,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靠高技术来支撑,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物联网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非凡。”无锡矽鼎科技董事长吴薇博士谈道,“利用物联网提供信息,能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科学化,利用资源也更合理化。”

  海归创业押宝物联网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在现在这个阶段就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实属高瞻远瞩,物联网将像如今的互联网一样实实在在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吴薇博士对物联网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国内市场的发展为中国发展物联网事业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回国创业或就业提供了极好的舞台和时机。”朱东屏博士说。

  这个在两会上热门的新概念眼下已然成为海归创业的关注焦点,“物联网的应用空间巨大。据估算物联网市场将是现有互联网市场的10-100倍,这是一个巨大的、还未充分开拓的市场。”吴薇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谈道。他的矽鼎科技已于今年初与加州大学校董会在硅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

  如今,物联网产品已经有了较广泛的应用,如第二代身份证、火车票的实名制等。而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也将采用物联网的某些技术,如世博会的园区防入侵系统等。

  海归云集筹划物联网未来

  两会刚刚落下帷幕,江苏省侨办、南京市政府、无锡市政府已经开始筹划于今年6月28日-7月2日在南京、无锡两地召开“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暨第一届海外学者物联网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感知中国,感知世界”,将为海归创业提供交流技术,寻找市场和资金,展开国际合作的平台。众多海内外留学人员对这次会议也响应热烈。

  “两会期间,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等地众多留学人员的报名申请,他们还对如何开好大会提出了宝贵意见,有的甚至邀请跨国集团总裁参会。”本次会议的召集人朱东屏激动地说,“报名参会的留学人员很多已在物联网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技术领域涉及物联网快速部署技术、智能嵌入软件、移动支付芯片、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移动物联网终端、移动媒体智能适配等。”

  “这次两会将物联网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两会代表们提出了大量非常好的议案,给留学人员以极大鼓舞。”朱东屏博士说,“大家认为,就像当年发展互联网一样,物联网将是下一轮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极好机会。目前中国在物联网的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几乎与国外先进国家同步起跑,极有可能在一些重要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朱东屏对国内的物联网事业满怀信心与激情。

  目前,江苏省以及南京、无锡两市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为开好“第一届海外学者物联网大会”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据悉,会议将办成一个持续的海归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未来每年将在南京、无锡两地轮流召开。(王贝加 唐晚霞)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