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经济观察:香港与珠三角合作基于了解

2003年01月16日 08:31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五日电题:香港与珠三角:合作基于了解

      中新社记者陶社兰

  近期热门话题,应该说是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融合了。香港特首董建华上周发布他连任后第一份施政报告时,用专门的章节阐述加快珠三角经济融合的问题。那边厢,广东省长卢瑞华也作出积极回应,在省人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粤港合作。

  在港粤经济合作上,香港的态度表现得很主动。去年下半年,政务司长曾荫权、财政司长梁锦松分别到日本、欧洲推销大珠三角概念,而董特首更是亲自北上,访问广州、深圳,与广东省高层探讨合作前景。

  香港与珠三角怎样融合,可谓见仁见智。至少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双方的合作,应基于了解之上。

  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曾谈到他获派长驻广东后的经历,对两地的差异感到吃惊。他去年七月到广州走马上任,拜访了广东省的二十一个地级以上城市,接触了广东省及各市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港商。他发现,虽然广东人和香港人同饮一江水,方言相通,甚至是看相同的电视节目,但各自的深层文化却有很大的分别。他深深地感受到,粤港两地要在紧密的经贸关系上更上一层楼,必须先要尽快填补彼此间认知上的不足。

  这是梁百忍的亲身体验,因而更显肺腑。事实上,多年来,内地对香港的了解,远甚于香港对内地的了解。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凭藉毗邻港澳的优势,经济突飞猛进,让人羡慕。那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都在向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看齐,学广东话、唱粤语歌、看香港电视剧,成为时尚。

  但相比之下,香港对内地的了解则少得多。现在香港人都知道内地经济发展快,民众荷包鼓了,来香港旅游、消费的内地人越来越多,所以许多商铺都欢迎使用人民币,而很多人包括街头小贩都会说一些普通话,也是想多赚点钱。不过要想获取更多的利益,拓展更大的空间,放眼长远,增加了解,共谋合作,是必要的。

  香港是国际都会,而珠三角也是经济活跃的地区,各有各的优势,又都面临国际竞争。取长补短,则两利。中国有一句古话:有容乃大。香港与珠三角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前提当是平等、了解。


 
编辑:秦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