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通讯:解读“小康浙江”背后数字内涵

2003年01月21日 08:54

  中新社杭州一月二十日电题:解读“小康浙江”背后数字内涵

                    中新社记者张文

  浙江省代省长习近平日前在此间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浙江省已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现场采访了两位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统计局局长吴永革和温州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小康浙江”背后的数字内涵。

  浙江省统计局局长吴永革是一位多年与数字打交道的行家,他告诉记者,五年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变化可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经济总量确实上了一个新台阶。

  吴永革说,国内生产总值由四千六百三十八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七千六百七十亿元,浙江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将全国的排名由原来的十二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从人均GDP来看,浙江已接近二千美金,这个数字表明浙江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的比较中排到了首位,这项比较不包括直辖市在内。

  吴永革指出,浙江的GDP已连续十二年保持以每年二位数的速度递增,按照惯性,如今后五年,每年的速度达到百分之九,突破一万亿元的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了。按照统计部门的预测,到二00七年,浙江的GDP可达到一万一千八百亿元。而政府只提出了一万亿元的量化目标,足以证明政府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数,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与政府官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来自温州的企业家代表——温州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从自己的产品读懂“小康浙江”的内在含义。王振滔说:“现在浙江人穿皮鞋,不再停留在适用的阶段,他们开始对品牌,款式进行选择。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已开始多元化、品牌化。而这些变化,让我们企业感到机遇的存在,同时感受到提升制造业水平的迫切性。”作为人大代表的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名为《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水平,加快浙江经济发展步伐》提案。这份提案得到了企业界同仁的认可和支持。

  从浙江经济发展的数字中,王振滔感受最深的还是两个字——“速度”。他说,浙江民营企业多,而且已经度过了积累期,开始进入一个快速扩张的新时期。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会大大缩短浙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间。


 
编辑:张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