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为何发射两颗星?媒体披露双星计划科学背景(图)

2003年01月22日 11:32


中国双星计划吸引世界目光 中国科学院 图


  中新网1月22日电 中国“双星计划”近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什么要发射两颗星?首星为何在12月升空?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为此对有关背景作了披露。

  据科技日报报道,刘振兴介绍说,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国际日地空间物理计划(ISTP)卫星所不能覆盖的近地磁层主要活动区,它们互相配合,形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适合研究地球空间暴多时空尺度过程的探测体系。

  刘振兴说,地球空间是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第四领域”。它是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飞行区域,是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从事对地观测与太空科学试验、进行太空军事进攻与防御的主要活动领域,也是危害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

  刘振兴介绍称,在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影响下,地球空间经常发生爆发性的剧烈扰动。科学家将这些扰动统称为地球空间暴,主要是磁层亚暴、磁暴、磁层粒子暴、电离层暴和热层暴,它们是最主要的空间灾害天气。迄今已发生的6000多起以上的卫星故障中,大约40%是由空间环境异常引起的。地球空间暴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威胁宇航员安全、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现代和未来的空间战和信息战,离不开对地球空间天气和环境的了解和预测。研究地球空间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预报模型,可为空间灾害天气预报提供理论基础,为建设航天环境保障体系和国家安全防御体系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刘振兴介绍,地球空间暴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空间天气过程的主要形式,这是目前日地空间物理学集中研究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对这些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推动空间天气和行星空间环境比较研究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如太阳物理、天体物理),特别是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据报道,中国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是自成体系,相互呼应的独立的系统,而不是欧空局星簇计划的补丁或补充。双星计划提出时,星簇计划Ⅱ还没立项。双星计划的科学目标是瞄准目前空间物理界的重大前沿课题,即地球空间暴的触发机制和发展过程问题,是大尺度的空间探测问题,特别针对动态的地球空间特性和空间暴。而欧空局星簇计划的科学目标是针对磁层边界层的精细结构。若没有双星或其它卫星配合,将无法完整地探测当前最为热点的磁层动态特性和发生不同时空中的空间暴的发展过程。

  欧空局的星簇即4颗卫星,是运行于一个轨道面上的“团”。双星计划的两颗星,则在地球空间中具备了完全分离的两个探测点,实际上是两点加一“团”的同步探测,双星计划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报道称,双星计划工程总师王希季院士在该计划应用系统与有效载荷2003年工作会议上说,双星计划首星升空之所以选在今年12月,是因为这是以刘振兴院士为首的科学家精心计算出来的,这是一个少有的难得的六星配合的机遇。

  王希季说,中国的双星计划和欧洲空间局的星簇计划只有配合得好,才能形成多时空的同步探测,而要实现六点同步探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簇卫星的实际寿命;二是双星的发射时间。我们对星簇计划4颗卫星的实际寿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所以,双星计划中的一颗星,即赤道星,要在今年的12月发射,明年6月发射极轨星,这样才能实现同步。(于莘明)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5大关键技术已获突破 中国双星计划年内首星升空 (2003-01-18 09:13:3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