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长江已告别罕见枯水期 有关专家分析其中成因

2003年02月23日 08:46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二日电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透露,随着上游降水的增加,长江水位已突破枯水期最低值,全线水位普遍回升。

  今年一月以来,中国长江流域降雨分布南多北少,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和长江上游干流地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有明显下降,导致长江各支流来水减少。

  进入二月后,支流来水持续消退,加上葛洲坝水电站出于发电需要,对大坝下泄流量进行了控制,长江中上游出现历史罕见的枯水:二月九日,长江沙市段水位降至负二点四五米,为有水位纪录一百年来的最低值。

  近来随着上游降水增加,长江水位已突破枯水期最低值,全线水位普遍回升:二月二十日上午,长江干流宜昌站水位达三十八点七米,同时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上升汛。但专家分析,到五月长江进入汛期,才会大幅涨水。

  据长江航道局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枝江、藕池口、太平口等水道碍航情况已得到缓解,各航道的水位基本达到了船只正常航行的要求。

  长江水利委员会沙市水文站负责人蔡以定认为,枯水现象与近几年政府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等进行综合治理、上游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对雨水形成一定程度的截流有关。

  长江委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段光磊则认为,近年来长江全年的总径流量、泥沙含量等指标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今年长江中上游特枯水位的出现,是由气候、降水、长江治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偶然现象。

  对于“长江流域今年要发生大洪水”的说法,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专家陈桂亚认为,长江是一条雨洪型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低水位与大洪水没有直接联系。


 
编辑:张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