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3000万元买幅字画 媒体称中国迎来文物回流时代

2003年03月10日 09:30


法国巴黎著名的卢浮宫里,名贵的中国瓷器文物引人注目。


  中新网3月10日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向是最大文物输出国的中国开始逐渐向最大的文物消费国转变,大量以前流失在国外的文物出现在国内市场或拍卖行里,而且价格屡创新高。业内人士预言,中国迎来文物回流时代。

  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件文物艺术品中,回流文物有2000件,约占25%。今年,文物回流更是有加速趋势。以2002年春拍为例,北京的文物拍品竟有一半来自海外。

  ——文物成为经济实力的标志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却能保持繁荣和稳定并有飞速的发展,这是中国文物回流的根本原因。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间,中国文物不断流失海外,据专家估计已经达到了近百万件,这使国际文物市场上对中国文物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而很多国家正处于经济低迷期,出售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成为很多国际文物收藏家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经济能力的收藏者和团体。

  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的《研山铭》,去年底在拍卖会中,被国内买家以3000多万元的天价买走,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中国文物回流中的里程碑。北京一位业内人士说,在十年前的中国,有人拿3000万元买一件文物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今天成为了事实。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人不但满足了温饱还满足了收藏爱好,而且如今不少人已经将文物收藏作为显示品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

  ——文物市场加速回流步伐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文物艺术品市场,个人想出卖文物只能卖给国家文物部门,而国家收购价格远远低于文物的实际价值。很多人因此而铤而走险,将文物偷运到国外进行拍卖,这也曾经导致了很多珍贵文物的流失。随着中国拍卖行业的成熟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建立,很多国内收藏者更愿意在国内选择买家或者选择国内的拍卖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国内文物的流失。

  另一方面,很多国外收藏者也愿意将自己收藏的中国文物卖给中国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中国艺术品的买卖价格与西洋艺术品的买卖价格差距很大。自从中国内地出现文物艺术品市场以后,中国艺术品的买卖价格迅速飙升。2002年春季,中国内地推出的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人民币(约合306万美元)成交,打破7年前张先《十咏图》纪录。2002年秋,中国内地推出的米芾《研山铭》以3298.9万元人民币(约合402万美元)成交,又打破了《写生珍禽图》的纪录。中国文艺品交易市场的建立让国内文物的价值有了相对公正的评判,将大部分中国文物交易留在了国内,加快了文物回流的进程。

  ——政府为文物回流助力

  为了促进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重回国内,中国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去年7月份联合发布了《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接受境外捐赠、归还和从境外追索的中国文物进口免税暂行办法》,规定,今后凡是文物收藏单位,以接受境外机构、个人捐赠、归还和从境外追索等方式获得的中国文物进口,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这些文物包括:1949年以前中国制作、生产或出版的陶瓷器、金银器、铜器及其他金属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种质料的雕刻品、雕塑品、家具、书画、碑帖、拓片、图书、文献资料、织绣、文化用品、邮票、货币、器具、工艺美术品及其他具有文物价值的制品等;1949年以后,中国已故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的作品,以及原产于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等。

  有关专家认为,对海外回流文物的免税,为中国有关部门依据有关国际公约,从境外追索原系从中国劫掠、盗窃、走私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出境的文物回流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但是,该办法暂时不适用于民间收藏机构,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开放,相信会逐渐把这一部分纳入进来。(明诗奇)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呼吁 要依法科学地保护文物 (2003-03-06 09:47:16)
          北京海关应用先进设备 5年截获走私文物5759件 (2003-02-27 15:33:47)
          广东南海发现康有为流亡海外的珍贵历史文物 (2003-02-24 09:26: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