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警惕“饮料”冒充“奶” 中消协警示三种欺骗法

2003年03月10日 20:16

  中新网北京三月十日电(记者 刘长忠)目前市场上牛奶饮品形形色色,但是有相当部分产品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奶,其中有些产品属于乳饮料或乳酸饮料。而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借着牛奶的名卖饮料,误导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2003年第1号消费警示:警惕“饮料”冒充“奶”。

  不法商家用三种方式欺骗消费者:首先是玩“文字游戏”,偷换概念。市场上不少含乳饮料类产品在产品包装上却不这样标识,采用种种方法回避它们“饮料”的真实属性。

  手法1:根本不标属性名称,就标注“××奶”;

  手法2:将“饮料”直接标注成“酸奶”;

  手法3:将“××奶”标注大而清楚,“饮料”两字小且难找;有的“饮料”两字不在同一视野,标注到包装的侧面;

  手法4:表明真实属性的“饮料”两字与产品包装为同一颜色,且字体小,消费者很难发现。直接违反须采用“对比色”的规定。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54种含乳饮料的标签内容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含乳饮料存在上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鱼目混珠,货架摆放误导消费者。一些超市的乳产品货架上,没有将纯牛乳和乳饮料这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分开摆放,并以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将包装相同、标注类似的产品混放在一起,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不仔细查看标签和配料表,根本无法区分以上两类产品。

  第三,云遮雾罩,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对于含乳饮料的广告宣传,一些商家更是颇费苦心。各种果奶、钙奶多么有营养、对孩子多么有好处的广告词一时间充人耳目。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模糊了消费者对与牛乳和酸牛乳的区别。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牛乳和含乳饮料是不同类型的饮品,营养成份相差悬殊,千万不可混为一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纯牛乳、纯酸牛乳蛋白质含量均不得低于2.9%;调味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3%;乳饮料、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蛋白质不得低于0.7%。可见纯牛乳与乳饮料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方面差别还是很悬殊的,消费者不可长期把乳饮料当纯牛乳饮用。

  含乳饮料的配料除了牛乳外,一般还含有水(应放在配料表的第一位)、甜味剂、酸味剂、果味剂、防腐剂等。根据国家要求,产品配料表的各种成分要按加入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此列出。所以乳饮料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水往往排在第一位。而牛乳或纯酸牛乳则是将牛乳放在第一位。

  中消协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食品标签标准,并依食品分类制订细则;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奶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相应法规,禁止不法厂商以提供牛乳为名向学生推销含乳饮料,保护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权益。


 
编辑:吕振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