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弟子缅怀苏步青:也知老去无筋力尤拟攀登上险巅

2003年03月18日 15:26


苏步青先生 文汇报 图


  中新网3月18日电 3月17日下午,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苏步青辞别了人世。惊悉这一消息,复旦师生和所有知道苏老的人无不心情沉重。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苏老的弟子谷超豪院士遗憾地表示:“我也是今天晚上才得知这一消息的,没能见老师最后一面,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的另一名弟子,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忻元龙说起这件事,忍不住哽咽:“苏老是我这一生最敬重的师长,我们受到他的教诲和关心,用言语述说不完。”

  苏老去世的消息在复旦大学的校园网上一公布,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近千名学生在网上发帖子悼念一代大师,不少学生还在网上倡议“为数学研究做点什么来悼念大师的离世”,“静下心来进行数学研究,是对苏老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为学应须毕生力

  “为学应须毕生力”是苏老勉励青年刻苦学习的一句诗,也是他治学的真实写照。苏老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初中时迷上了数学,从此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他一心扑在读书、思考、解题、演算上,4年中就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如饥似渴地学习,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研究领域。完成学业同时,他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读书期间,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几何研究中的这一重大突破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反响,被称为“苏锥面”。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文革”结束后,他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更忙于教学和科研,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他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派,是中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他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有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弟子之一,复旦大学华轩极教授说:“苏老的过世是数学界的损失,他对数学研究领域,以及数学研究人才的培养都做过无数的贡献。”而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学生们在校园网上对苏老的一致评价是:“我们心中的数学巨擘。”

  ——文章道德仰高风

  苏老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回到了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故乡浙江平阳教书,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对这位年轻的苏老师有口皆碑。70年来,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论是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还是面对艰难的局面,他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直到1995年住院以前,他还在指导研究生,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进医院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学生要德才兼备,学生总是一代超过一代,这是苏老一贯的理念,也是教育界著名的“苏步青效应”。他总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地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把它作为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学术上严格,生活上关切,这是苏老的学生们对他的评价。华轩极教授深有感触,他说:“苏老为我改过的稿子,我一直留着,现在只能成为苏老留给我的回忆了。”华轩极是1961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的,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苏老的助教,协助他指导研究生,“苏老对我们在学术上要求很严格,我们写的论文,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他都会逐字逐句地修改。他在学术上给我的指导真的说也说不完。”平时,苏老只要有空就会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住处看看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忻元龙教授也回忆道:“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第一篇论文是苏老逐字逐句地修改的,在1975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每一位苏老的弟子和朋友都被苏老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去年苏老100岁的时候,我们自发地为苏老写了纪念他的诞辰的文章,还组成了合集。”

  苏老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学生和数学系青年教师的要求。他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并用数学讨论班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问题和工作的能力,相继培养出了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院士等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纵横文字百余篇

  苏老不仅在数学界独树一帜,在文学方面也造诣颇深,写得一手好诗,出版过《西居集》、《原上草集》。他曾经这样劝告从事理工科研究的人:“学理工科的搞点形象思维,读点诗词,写点文章,对开阔思路、陶冶情趣很有帮助。”可见,文学对苏老的数学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文学优势使他在数学方面更具有特殊的优势。

  苏老喜欢吟诵诗词,挥毫作诗、泼墨书法也是行家里手,迄今他发表的诗词已有500多首。而在这些诗词中,有百分之七八十是他七八十岁以后创作的。他的许多诗作见诸于报端,为读者所厚爱,有些还被选入《历代诗词选注》和《科学家诗词选》等诗集中。

  他的书法别具一格,邀请他题辞的人陆续不断。苏老说,写诗和书法以及种花养草都是他的业余爱好。搞数学的人,不能整天在数字里打转圈,休息的时候,吟诗作词,练练书法,调节调节大脑,再去钻研数学,效率就高了。华轩极说,1987年苏老得知他搬家的消息时,特地写了一条横幅亲自送到他家中来,庆祝他乔迁之喜,现在看到这条横幅,心中的伤感无法言述。

  苏老的诗从无忧郁感伤的情调,总是催人向上、鼓舞人心,使人奋发图强,同时也抒发他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筹算生涯五十年,纵横文字百余篇,也知老去无筋力,尤拟攀登上险巅!”他的这首七绝是他最喜欢的诗作之一,也是他的毕生写照,如今苏老仙逝,但诗中所抒发的情怀仍然激励着弟子们向着科学的险巅奋勇攀登。(姜澎 陆静斐)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图文: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昨病逝 享年101岁 (2003-03-18 06:22:22)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因病在沪逝世 享年101岁(图) (2003-03-17 21:12:10)
          江泽民等领导人祝贺数学家苏步青百岁华诞 (2001-09-21 20:56:57)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