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中新记者专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是的,那正是人民币!

2003年03月25日 17:11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 中新记者专栏:是的,那正是人民币!

  中新社记者 张雷

  2月4日,我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回国,见到候机大厅的一个广告牌,上面是一个大大的YES,字母上都加了两条横线或竖线,分别是人民币、欧元、美元的缩写。

  我当时还是有些发愣,就问同行的上海心外科专家,是否能肯定这个Y不是日元。他笑了,说“日元是一条横线。这两条横线的确是人民币”。

  因为广告画上没有任何其它的文字提示,这也引起了我们的猜测:这三种货币如此排列是什么意思呢?是戴高乐机场可以使用的通行货币?当然不是!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际化的兑换呢。

  身旁有位等候另一航班的华人同胞对我说:“欧洲有经济学家认为,再过50年,世界货币的顺序就是这样的,人民币排在欧元的前面,是全球硬通货。”我听了这话,心里立即涌起一股自豪感,但因与那位老兄擦肩而过,我未及了解消息的出处何在。

  回到北京一个多月来,我坐在编辑部里,常看到关于人民币的报道,神经不免就被那幅广告画所牵动,却始终无从考证其正确的解释和来源。在这些新闻中,有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已同意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台湾“央行”准备放宽人民币进入岛内……

  3月13日,《中国日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道琼斯通讯社的注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两会”期间明确拒绝日本等国财金官员力促人民币升值的要求,表示今年的一大任务是维持人民币稳定,而不是重估币值。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海外关注,还是肇因于去年底今年初国际上一些经济学者的论调,即“人民币应当升值”——由于过去一年人民币不为日本言论所动,日本政界和经济界便串连某些美国人一起鼓噪,要求人民币升值。

  日本财务省官员河合正弘去年12月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控中国大陆出口具价格竞争优势,对全球造成通货紧缩威胁。日财务大臣今年2月下旬呼吁西方七大工业国(G7)财金首长联合对中国施压,力促人民币升值,但未如愿以偿。

  在专家们眼中,日本人鼓噪“人民币该升值”,纯粹是80年代美国为钳制日本经济发展而逼迫“日元升值”的翻版——人民币一旦升值,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就上涨了,不仅可舒缓中美贸易不平衡,还可减弱中国商品攻占世界市场的威力。

  事实上,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当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之时,中国政府力挺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周边国家渡过困境伸出了援手。而当时日本连续贬值日元的作为,为许多亚洲知识分子所不齿。

  时光匆匆流过。在日本无法摆脱长达10年的经济低迷之下,部分日本政客通过鼓吹“中国出口通缩论”来推卸本国经济管理不善的责任,并策划“人民币升值”论,用心何在,不可不察。

  有学者在仔细分析后说,若中国按照日本的主张提高人民币币值,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就会进一步增加,这样东南亚经济只能从受“日元经济圈”支配转向受“人民币经济圈”支配——日本梦寐以求的主导“大东亚经济圈”岂不成了泡影?

  问题似乎复杂了。其实,法定货币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货币正在逾越国界而成为新的竞争利器。若此观点可以成立,对手希望你的武器不够锋利、不够有效,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在我准备结束这篇文章之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来到广州。这位曾预言人民币最终会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成为强势货币的“欧元之父”说,人民币应该继续同美元挂钩,并预言人民币会成为强势货币。蒙代尔3月17日在谈到“人民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时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放开自由兑换市场。他还呼吁建立世界统一货币,其首要条件则是美国、欧盟愿意放弃在金融领域的霸权,同亚洲和非洲联合。”

  我终于感到一些安慰:因为想到了那幅广告画大约真的有学术的依据。事实上“人民币终究会升值”和“人民币应该要升值”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必然,后者则是人为制造的某种可以导出偶然结果的阴谋。

  看清楚了这一点,我才可以肯定地写下:是的,那就是人民币!

  (文章原载: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