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民族的慷慨悲歌——高建民谈《走向共和》

2003年04月14日 16:11


  长达59集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4月1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黄金时段开始播出。这部剧由央视影视部、北京同道文化影视公司、长沙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摄制,总投资4000多万元,拍摄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4年锻造始成。该剧力求真实,场面宏伟,气势恢弘,为近年来中国影视剧生产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记者为此采访了该剧出品人、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高建民。

  他说,这部剧是有关摄制单位在认真总结《雍正王朝》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心尽力锻造出的重头戏。该剧取材于1840年至1920年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历史,恰是近代史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全面、深刻、剧烈的转型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评判,史学界至今难以定论;影视界也从未如此客观、全面地反映过。该剧以历史巨片的姿态填补了这一空白,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一最为波澜壮阔的年代,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一曲慷慨悲歌,给国人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多视角回顾近代史的机会。剧组邀请《雍正王朝》艺术总监张黎任总导演,编剧盛和煜、张建伟,摄像池小宁,作曲徐沛东都是内地目前各行当的精兵强将。

  高建民认为,该剧对《雍正王朝》的继承和超越,首先表现在编导塑造人物时进行深入的思想开掘,赋予其历史质感,而不仅仅停留在表象,让全剧200多个人物尤其是大批主要角色有血有肉,丰富多姿。“剧中反映的历史阶段涌现出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黄兴等英雄人物,他们挣扎过,痛苦过,彷徨过,拼搏过,奋起过,目的只有一个: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兴盛。还有李鸿章、慈禧、袁世凯、荣禄等也是不能被淡忘的。他们从正面也从反面启示我们,使我们获得了带着血迹的历史教训。”

  高建民认为,吕中出演的慈禧、马少骅扮演的孙中山、孙淳扮演的袁世凯等历史人物都有新的发掘和突破。

  其次是制作更精良。由于创作时间和拍摄资金都比较充足,剧组人员创作心态从容,为制作上的千锤百炼创造了条件。例如,该剧成功地将电影镜头与电视的高清晰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电视剧拍摄技法上的一大突破。剧组斥巨资搭建全国最大的室内摄影棚,进入故宫全天拍摄,在青岛动用大批军舰真实还原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等,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拍摄史上的很多个第一;而拍摄时考究的灯光,精美的构图,也令很多影视界的权威人士赞叹。惟其如此,才使得整个作品的美学风格苍凉慷慨,充满民族的浩然之气。

  高建民感触最多的是该剧把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手法。拍摄历史题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尊重历史事实和合理演绎剧情的矛盾。他认为,该剧在这方面是成功的。“《走向共和》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以电视剧特有的方式,将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化,使观众非常鲜活地看到历史的‘具象化’展示,而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教科书上的结论性语句。”比如八国联军侵华阴谋瓜分中国,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作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慈禧既要过50寿辰,又要建立北洋水师,动用大笔资金,究竟何去何从,电视剧从慈禧的心理上进行开拓,找到了可靠的依据。高建民表示,电视剧在符合人物思想脉络的情况下,的确有个别之处对其行为的时间有所调整,他认为这些做法都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作为今年的主打剧目,中央电视台在《走向共和》的播出上也作了特别安排,即央视一套从4月12日起播出,播放到一定集数时,还将在一套下午播出。随后还将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晚间播出。这种做法也是前所罕有的。

  的确,《走向共和》反映的这段历史,让华夏子孙每一回首,都不免感到丝丝痛苦和叹惋。但是,高建民指出,我们只有正视历史,审视历史,才能从中获得足够的教益。

  该剧以人文姿态展开对民族生存境遇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相信观众看过以后,一定会带来心灵上的激荡、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享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苗春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连续剧《走向共和》:让历史人物更接近历史原貌 (2003-04-07 15:36:5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