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台湾频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综述:台北和平医院的抗非典疫情勇者

2003年04月30日 09:00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九日电(记者 章枫)台北和平医院因集体感染非典型肺炎而被封院之后,从电子传媒的镜头中,可以看到院内部分员工及病患因惶恐不安而向外呼号、抗议,有的甚至要跳楼;然而在镜头以外,却也有不少医护人员及志愿工作者,自动请缨,义无反顾地站上第一线支援,这些默默付出的抗疫志愿军坦言,这场战役比原先想像要艰巨困难许多,但他们相信: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和平医院于二十四日被封院后,由于担心医护人力不足,台湾卫生部门及台北市行政当局募集志愿医护人力,截至二十八日晚为止,已有一百五十二人报名,并已有三名志工进入和平医院协助院内的清洁打扫工作。而在此之前,已有一批医护人员勇敢地住入医院,默默地投入抗疫第一线。

  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副院长璩大成,是和平医院封院当天晚上第一位进入和平医院支援的医师,担任临时支援小组感控组负责人。专长是神经外科的璩大成,进到和平医院后,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除了每天三小时不到的睡眠时间,一大早睁开眼睛,就有一堆问题等着要解决,诸如很多医护人员因为一整天戴着N95口罩,脸上都长了湿疹,等等。回想在和平的五天光景,璩大成说:真是难以想像,在这里看到的一切,是我从事二十年医疗生涯,怎么想也想不到的事情,每一分钟的烦恼都不同。

  近几天来自全台各地医院的感染科医生,陆续进驻和平医院支援。前台北市卫生局长、慈济大学教授叶金川二十七日主动进入和平医院,担任台北市SARS紧急应变中心派驻和平医院指挥官。在他之前,已有台大感染科医生洪健清、阳明感染科主任苏振义、忠孝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登鹤进驻收容感染病人的和平医院B栋。

  二十六日自愿进入和平的王登鹤说,当初院长询问是否有人愿意进入,他没有怎么考虑就点头,“因为我们有经验,而且也是主攻这方面,所以直觉就是那就去!”然而第一天进入B栋时,王登鹤还是吓了一跳:“怎么密密麻麻都是病人!”院内防护设施不足,医护人员只能带N九五囗罩,所以护士医生几乎全倒。至於家人是否忧心他此行可能受到威胁,王登鹤坚决地说:“他们当然不乐见,但是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台北妇幼医院的一位护士同样在上周六担任“志愿军”踏进和平医院大门。她一再地说,自愿入院其实没什么,担任护士本来就要有救人的使命感,而且医护人员的战场就是在医院,只要有能力就应该站出来,“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和平封院第三天进入的一位女性内科住院医师说,她进入和平当时凭的是一股满腔热血。她坦然承认她对SARS是有惧意,所以也是因为当时院方给的承诺可以留在A栋照顾非感染SARS的病人之下才到医院。不过,她却因为担任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防疫专家的翻译官而有机会踏进人人闻之色变的B栋大楼三小时。她透露,美籍专家的第一句话而她却无法对其他人翻译的就是:“What a hell!”(真是糟透了!)。她看到内部防护装备严重不足,护目镜、防护衣、太空衣等基本配备几乎少得可怜。她说,她那时才明白医护人员为何情绪失控,“要打仗可以,但不能要他们赤手空拳白白送死。”

  这位女医师形容,进入B栋的感受就是“震惊”,但是经过装备的扩充与逐步将病人人数转诊减轻压力,她相信,和平内部的装备会愈来愈齐全,希望院内大家一起加油,情况一定会愈来愈好转。

  一般民众对SARS避之唯恐不及,不过台北市公车处许姓、游姓两名驾驶员,却在众人惊惧的眼光中,主动负起载送获准离开和平医院的民众及接送和平医院医护人员的重大责任,被称誉为“公车勇士”。其中一位表示,“我姐姐是中鼎公司员工,曾因被疑罹患SARS隔离两周,我能体会病患所受痛苦,所以我愿意担任载运病患的任务,只是这件事千万不能让我老母及老婆知道,否则她们会受不了”。

  台北市行政当局二十七日起号召志工进入和平医院,加入对抗SARS行列。首批三名志工二十八日进入B栋SARS隔离区,他们戴着口罩,进医院前语气坚定地说出他们的来意“我只想做我该做的事”。三位志工中,年纪最大的是约五、六十岁的退休人士。被问及怕不怕被感染SARS时,他说,“我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这没有什么好怕的,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愿意认真去做。”另一位二十多岁的水电工人简单地说,“我们不去,谁去?”舍我其谁的态度,连在场采访的传媒工作者,也为之动容。


 
编辑:叶晓刚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