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爱与失望交织的旅行――观看《走向共和》

2003年05月07日 14:23

  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如今正在央视热播。从那个老谋深算的李中堂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坚信,59集,我肯定会一集不落。也许,一次漫长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旅行刚刚开始。《走向共和》刚一开场,便以它独特的人文视角,厚重、深邃的历史“还原”,令许多如我一样的观众眼前一亮,对“卖国贼”李鸿章的重新定位更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技艺几近炉火纯青的老演员王冰以70岁高龄精心演绎的李鸿章是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老谋深算又励精图治,内心矛盾、复杂却又个性鲜明的悲剧性人物。在积贫积弱的晚清,身为洋务派领袖的李鸿章几乎是以孤身之力和整个时代苦苦抗争。他深信,只要有了“轮船”和“开花大炮”两样东西,就有了让西方人忌惮的法宝。然而,1895年4月,当临危受命出来收拾残局的李鸿章带着《马关条约》草约和一脸绷带从日本回来时,才伤心地发现,自己已成了丧权辱国、举国唾骂的卖国贼。李鸿章晚年曾不无自嘲地对下属说,他平生的大憾就是做了一辈子的裱糊匠。面对清王朝这个漏风漏雨的破屋子,他只能修修补补却无力改造。

  起初,我一直沉浸在欣赏《走向共和》的愉悦里,甚至一厢情愿地暗自猜想:这一次愉快的旅行将会在怎样依依不舍的满足里结束?

  第九集,当那个晕晕乎乎、东张西望、有点像街头混混又有点像落魄书生的孙中山出现时,我开始觉得有些不妙。天啊!难道这就是我崇拜已久的那个英雄吗?当准备发动广州起义的孙中山意外得知三合会的人不能到来时,箭在弦上却又风云突变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英雄的脸上却没有出现我期待已久的那种壮士扼腕的痛惜。也许是为了突出革命家的临危不乱,只见孙中山晃了一下脑袋,轻描淡写、面无表情地对手下人说了一声:“撤吧。”那若无其事的模样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革命者策划已久的反清起义的失败,倒像几个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一次恶作剧的泡汤。据说,饰演孙中山的马少骅曾踌躇满志地告诉媒体,他要在《走向共和》里塑造一个另类的平民化的孙中山。然而,另类并不是滑稽,平民也不等于平庸。如果滑稽、平庸冲淡了革命家的气质,那么,孙中山也就不是孙中山了。

  此后,每当我看到那个英气不足、油滑有余的孙中山,无论是那个在檀香山顶着募捐箱慷慨陈词却又像是在跑江湖玩杂耍的孙中山,还是那个谈笑间忽然跳起、一惊一乍地痛斥国家腐败的孙中山,我的心里就充斥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失望。也许纯粹是因为思维定势和个人好恶,无论马少骅演的孙中山多么意气风发、胸怀天下、慷慨激昂,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在《大法官》里出演的那个油头粉面、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喝多了总要哼上两曲的县长王玉和。

  失望终归是失望。好在后面还有小皇帝和“亲爸爸”以及差强人意的袁世凯,好在风烛残年、赋闲在家的李中堂还没有死。那么,就让自己打起精神,在爱与失望交织的风景里继续旅行吧……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郜大军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追问走向共和:为反面人物翻案?将历史教材重写? (2003-05-07 09:22:15)
          “善待先人”:《走向共和》的启示 (2003-04-28 15:57:08)
          三大悬念决定《走向共和》走向高收视率 (2003-04-15 08:59:42)
          中华民族的慷慨悲歌——高建民谈《走向共和》 (2003-04-14 16:11:27)
          连续剧《走向共和》:让历史人物更接近历史原貌 (2003-04-07 15:36:5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