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如何战胜非典恐慌心理 心理学家提出五条建议

2003年05月08日 15:21

  中新网5月8日电 非典型肺炎疫情令一些地方的民众出现恐慌心理。北京的心理学家蔺桂瑞教授在今日的人民日报撰文剖析恐慌心理,并提出战胜恐慌的五点建议。她指出,非典带给人们危险,也带给人们成长的机会。当人们能够认识恐慌,战胜恐慌时,心理就会更加成熟,就能够拥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来战胜非典。

  蔺桂瑞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高校心理教育、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

  她认为,“非典”时期恐慌产生的原因有四:

  1,直接原因是人们感到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威胁。“非典”相比于其他对人类威胁较大的疾病来说,传播速度很快,传播面广,病程短,死亡快,从发病到死亡仅仅十几天的时间,这使人们内心的恐慌感胜于癌症或其他疾病。

  2,“非典”到目前为止的许多不确定性(如发病原因、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等),造成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

  3,当前生活的无序状态使人们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预防非典所采取的隔离等必要措施,许多人不能按照惯常的秩序学习和工作,生活出现了暂时的无序状态,人们原有的适应模式被打破,稳定的心理失去平衡。

  4,自我怀疑与迷茫,是人们产生恐慌的深层心理原因。当人们发现自己原有的一套经验体系无法应对当前的危机时,内心就发生了振荡,特别是感觉到当前科学还没有研究出确定的解决办法时,就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失去信心。

  蔺桂瑞认为,恐慌心理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克服。她就此提出五点建议:

  1,接纳现实。非典的传播又一次让人认识到,疾病的威胁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纳人类在某个阶段、某一方面还是受控于自然的真实现实,接纳眼前的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接纳并不是无奈,而是让内心感到平静,让思维更加接近现实。

  2,建立信心。人们内在的信心最为重要。没有信心,你可能没被非典击倒,倒有可能被自己制造的恐慌所击倒。

  3,调整心态。对于非典,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是很危险的,但据科学统计,其死亡率远远低于流感和车祸。病毒固然传播很快,但还不至于使每一个人,在每一刻都传染上。因此,不要在心理上人为地夸大非典的危害性。既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也不能天天惊恐万分。

  4,建立新的生活适应方式。以往的学习工作方式被打破,我们要迅速根据现在的情况建立起新的生活适应方式。比如:网上学习、网上工作。

  5,寻求电话心理咨询和网上心理帮助。为了帮助人们克服因非典带来的消极心理,社会上已开通了许多心理热线和心理网站,当你感到心理恐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帮助。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