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虚名代替不了作品 张海迪轮椅上攀登“绝顶”

2003年05月16日 10:20

  中新网5月16日电 曾经以《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张海迪,经过四年的努力,又完成了一部30万字长篇小说《绝顶》。

  据解放日报报道,《绝顶》是一部高扬着理想主义旗帜、激荡着奋发进取激情的作品。作品通过对一群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肖顿河、安群、丁首都、小川原兵卫、肖五洲、安娜的刻画和塑造,反映了人类同自身所处的环境,同自己的命运和意志力对话、抗争、交流的过程。

  近日,记者通过电话与海迪有了一次访谈。

  《绝顶》中寄托着我的文学理想

  记者:您的长篇小说《绝顶》前不久在美国华人圈中引起轰动,能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情况吗?

  海迪:我应邀这个春天去美国,因伊拉克战争爆发没去。这期间朋友还是在那里举行了《绝顶》推介会,还朗诵了书中片断,我很感动。直到今天我还在想,假如不是因为病痛,我还会把《绝顶》写下去,再写一年、两年,或许会比现在好一些。可我那段时间体力和精力都不行了,有时病痛是人的意志抵抗不了的,它给人的不仅是疼痛麻木,还有各种麻烦。说实话,我有时很失望很消沉,觉得什么也写不下去了……可是静静的夜里,却一次次转着轮椅来到桌前,拿起笔,或是打开计算机,让一切重新开始。写长篇的日子就这样过来了,我获得了想象的自由,也感受到艺术想象的神奇,这个过程好比火箭升空———点火,起飞,然后在无限的太空留下美丽的痕迹……

  记者:评论界对《绝顶》的评价很高,你觉得《绝顶》与自己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海迪:这是完全脱离了我个人生活经历进行的文学创作。《绝顶》中寄托着我的文学理想,也有我对生活的关注。我一直想探索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绝顶》用一个悲壮的故事展示一种始终不渝的坚韧,一种敢于挑战任何艰险、直面生死的真正男子汉的气概。这种展示不是出于一种传统的英雄崇拜,而是试图用科学的目光去解读神奇传说的美丽,把科学探索的现实精神和对雪山神秘感的向往融合在一起,构造一个具有一定力量的故事。

  记者:从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到《轮椅上的梦》再到《绝顶》,您努力在文学方面作什么样的探索?

  海迪:文学探索本质上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哲学反思,但它并不是用哲学家们所惯用的语言,而是通过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通过描摹人在其中的活动(物质的和精神的),来表达这样一种反思。没有反思的作品不是真正的文学。从散文到小说,特别是从《生命的追问》到《绝顶》,我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磨砺,经历了一个吸收知识和冶炼心智的过程,把一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和一种直面生死的气概融合在一起。这次写作对我自身也是一种反诘,或者叫自省。

  不希望被人们当成公众人物

  记者:北大张颐武教授评论您更像个“再度出发者”,进入了职业作家的角色。“抛头露面”的社会公众人物和作家这两种身份,你更看重哪一个?

  海迪:不可否认,我的生活曾经有太多文学之外的东西。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把握自己。很多人只注意我的轮椅和我的微笑,而很少看到我内心的那个文学世界;但我坚信自己会不断地超越过去,作家终究是要用作品来说话的。我不希望被人们首先看作是一个公众人物,然后才是作家。时间的流逝一定会冲刷掉我身上的虚名,我给人们留下的将是更好的作品。

  记者:您曾说,“《绝顶》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真的不再写长篇了吗?

  海迪:这是我小说前言里的一句话。我当时十分疲惫,真以为这是最后一部小说了。人在不同的状况下会有不同的感慨,仅此而已。我的职业是作家,我已习惯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了。现在我又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它埋在我心里很久了,如同一颗埋进泥土的种子,有一天它会破土而出。长篇小说创作很复杂,要具备写作功力,还要有大量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这种工程最能体现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写长篇也是最需要写作耐力的,好作品还要精打细雕。可是,今天的作家面对甚嚣尘上的社会生活还能保持多大的耐心呢?

  虚名永远代替不了作品

  记者:作为新当选的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您对时下的文坛有什么看法?

  海迪:今天的文坛看起来很繁荣,但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也有的人在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损害文学尊严的东西。文坛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品。一部作品好不好,还是看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想作家还是要不断进行新的文学探索,无论周围的生活发生什么,都要一如既往保持沉静的心态,将全部力量用在创作中。我说过,虚名永远代替不了作品,作品才是作家的生命。(姜小玲)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图:年轻人争相与张海迪委员合影 (2003-03-05 16:24:58)
          张海迪诉心声:我没有下海 结婚20年感情挺好 (2002-04-24 11:17:05)
          图:张海迪与内蒙古聋人协会主席打哑语问好 (2002-03-04 20:40:01)
          张海迪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忧心 (2001-03-07 22:48:41)
          图:张海迪出席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2001-03-03 20:25:1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