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特写:“六·一”节之际的乌鲁木齐SOS儿童村

2003年06月02日 00:15

  中新社乌鲁木齐六月一日电  题:“六·一”节之际的乌鲁木齐SOS儿童村

              作者 汪金生

  每年的“六·一”总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当大多数孩子们都沉浸在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时,乌鲁木齐SOS儿童村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社会遗弃孤儿的大家庭,这里的孩子们又是怎样度过自己节日的呢?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专程走进了儿童村。

  SOS儿童村组织是国际性的民间慈善团体,其任务是收养社会上丧失父母,又无亲友抚养的身体健康、智力健全的孤儿,并以家庭形式进行管理。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共有九所SOS儿童村,乌鲁木齐SOS儿童村是该组织总部在中国西北五省设立的唯一一家,共有十四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收养了七到九名二岁至十二岁间的孤儿。

  坐落在市郊的乌鲁木齐SOS儿童村面积不大,但整饬美观,村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如果不是门牌的提示,也许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片豪华的别墅群。今日是休息日,孩子们都没有去学校,村里面随处可见来来往往嬉笑打闹的小朋友,他们见到有陌生人来非常礼貌,一般都会主动打声招呼。

  今天恰逢童延翔小朋友九岁的生日,这已经是他在乌鲁木齐SOS儿童村度过的第七个节日了,七年前的一场变故使他失去了双亲,成为一名孤儿,随后被送往这里,对于当时尚不懂事的童延翔来说,这里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家庭。当记者问他过节最想得到什么礼物时,他很意外地说想要一把剪刀,因为整天照顾他的“妈妈”工作很辛苦,而且工资不高,每次带孩子们出去剪头发都要花去不少钱,他想有了剪刀以后,“妈妈”就可以自己动手给大家剪头发了。

  十岁的阿不都是个维吾尔族小朋友,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一个人趴在花园中心的小石桌上学习。他说,“我在班里学习特别好,过节我什么都不想要,就想期末再考一个好成绩,妈妈看了一定特别高兴。”

  来自新疆伊犁的努丽曼今年五岁了,她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我最想要一只小熊猫送给我的妈妈,她太辛苦了。”

  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的村长刘学新告诉记者,儿童村是一个互爱的大家庭,虽然孩子来自不同地方,但都很懂事,很少向抚养他们的“妈妈”索取什么,相互间的感情非常融洽,相比之下,这里的孩子们要更早地懂得什么叫关心他人。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什么比挚爱更珍贵的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玩具、漂亮的衣服,而更多的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珍贵亲情。


 
编辑:吕振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