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海岩新作《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褒贬不一(图)

2003年06月12日 16:29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剧照

  这几天,沪上荧屏正在播出的赵宝刚、海岩新作《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吸引了不少观众,据上海广电信息咨询公司昨天发布的最新收视率统计显示,该剧第一周收视率为7.72%,虽然未达到像《永不瞑目》那样的热播效应,但接踵而来的褒贬之声,仍令该剧成为近期荧屏的一个热点。

  赵宝刚:人物不完美是吸引我的原因

  在记者听到的观众反映中,一部分人认为故事情节编造痕迹太重,对剧中人物也并不完全认同。对此,该剧导演赵宝刚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观众众说不一在我预料之中,其原因《拿》剧是一部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戏,它的戏剧张力要小于《永不瞑目》,但它的文学底蕴、社会内涵,以及对人性的解释却是海岩作品中最扎实的一部。海岩的作品往往感情凄美、沉缓,故事铺垫多、入戏慢,像感情一样属于‘慢热型’,随着对人物内心逐步深入的挖掘,剧情会好看起来,相信最后会被观众所接受。”

  赵宝刚分析说,以往海岩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善良、美好、具有人格魅力的,而唯独这部戏是个例外。剧中两个女性都是自私的、有缺点的:祝四萍的心计、狡诈、不择手段;罗晶晶的娇气、任性、以及对韩丁感情的利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女性角色的魅力,而使观众审美情感的天平出现倾斜。而吸引我拍这部电视剧的原因,正是因为这几个主人公的不完美,它将人性的复杂挖掘得很深,应当说,这部戏里的人物是海岩作品中写得最好的。

  对观众争议最多的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赵宝刚也作出了十分客观的评价。他认为,形象上最接近角色的是刘烨扮演的龙小羽和傅晶扮演的祝四萍,表演也不错。对印小天扮演的律师韩丁,观众会有一个逐步认同的过程,这个人物善良、正派、富于同情心,演员形象也比较阳光,最终人们会因为对这个人物的接受,而忽略掉演员表演上的某些不足。相比之下,扮演罗晶晶的于娜稍微弱一些,赵宝刚说,当初选演员时曾有过犹豫,最终起用她主要是因为与角色的职业特征比较接近。因为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一些生活状态的戏还可以,但需要靠表演去推动的激情戏就有点把握不准。总体来说“第一次拍戏能完成得这样,还说得过去”。

  海岩:对《拿》剧的改编比较满意

  对《拿》剧的改编,海岩表示:“我比较满意。”他说,这部戏是用爱情包装的,聚焦点却在“贫穷使人性异化”。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时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在危机到来时不同生活阶层的态度和命运,电视剧把这些基本都表现出来了,“总体感觉与小说十分接近”。

  海岩说,与赵宝刚合作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几乎都是原封不动按照原著拍的,这也是我和制作方的约定:“不要让有个性的作品变成太多人的理解。”赵宝刚很自觉地对我的作品不作改动,因为我们“臭味相投”。

  海岩认为,其实赵宝刚在演员的选择上是反偶像的,没有哪一个演员一眼看上去就是特别靓的偶像明星,只是人物赋予演员深层的内涵,使他们演完戏后成为了偶像。像《拿》剧中,老百姓都会喜欢印小天饰演的韩丁,但其实他长得很普通,在生活中一点也不起眼。

  刘烨:我选中龙小羽

  曾获“金马奖影帝”的刘烨,在许多内地观众眼中仍是新人,他毫不客气地为自己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扮演的龙小羽打了95分。

  刘烨说:“当初让我演这部戏时,韩丁和龙小羽这两个人物让我挑一个,从外形上来看这两个角色我都比较适合,虽然韩丁是男一号,戏多一些,但我还是选中了演龙小羽。因为龙小羽的经历曲折,性格复杂,正好是我希望演的角色。”

  刘烨认为,自己和龙小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社会中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冷静的观察者、客观的领导者和热情的参与者。我和龙小羽都是属于观察者,我18岁到北京自己独立生活了7年,这7年里我只能靠自己,所以养成了平时谨慎小心,做事踏实,不愿意多讲话,更愿意自己去琢磨的性格,这都是和龙小羽一样的。不同的是,龙小羽出身在社会底层,用海岩老师的话说是挨过饿的,而我没有,挨过饿的人会把容忍写到脸上,他不会因一时的冲动失去一切,而我还做不到。

  有人说我演的龙小羽显得太老气了。其实这正是我想表达的,现代的年轻人心态都早熟,不管他们的观点对与不对,他们把这个世界都看得特别透,对许多事情都失去了好奇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是这样,龙小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觉得只要观众基本认可了这个角色,自己的功夫就没有白下。

  于娜:我和罗晶晶其实不一样

  第一次拍戏就在海岩、赵宝刚合作的剧中出演女主角,于娜只有两个字:“幸运”。她明白,“最终选择我演罗晶晶,更多的还是因为我和角色都是模特这个原因”。于娜说,罗晶晶是个“野模”,自己也在北京做过野模,那是做模特最悲惨的一种状况,没有公司签约,就那么“飘”着,今天有活就有口饭吃,明天、后天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些相同的经历,使她对角色能有比较切身的理解。“生活中,我和罗晶晶其实很不一样,罗晶晶娇生惯养,遇事缺少主见,而我15岁就离开在贵阳的父母,一个人到重庆念书,后来又去北京打拼,我觉得自己比她有想法、有独立性。”

  没有表演经验,于娜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哭,她不好意思地说:“常常是一剧组的人等着我哭,而我就是哭不出来,于是导演就使劲‘说’我,等把我说哭了,赶紧开镜头,结果我又没眼泪了。”不过苦归苦,于娜从来不给自己退缩的机会:“你们在戏里看到的每一次哭戏都是真哭,从来没有用眼药水的,就是哭得不太好看。”最高潮的一场戏是龙小羽临刑前,罗晶晶去探监,龙小羽对她说了一段长达十分钟的“遗嘱”,这时,导演要求于娜必须“泪流满面,但不能哭出声来,一直要憋到回家,才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由于压抑太久,导演叫“停”后,于娜仍哭得昏天黑地不能自已。

  来源:上海文汇报 作者:傅庆萱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海岩剧”四人谈:典型性海岩 非典型言情(图) (2003-04-21 16:39:20)
          海岩小说开拍电影版 赵薇欲“挑”《玉观音》 (2003-01-28 09:06:28)
          海岩:写作没人比我更业余 (2000-10-23 11:11:08)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