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储蓄高增长制约中国居民消费 五大策略助力分流

2003年06月19日 10:05

  中新网6月19日电 《经济日报》今日刊载分析文章称,近一个时期中国居民储蓄增长不断加快,甚至出现有些过快的苗头,因此“应合理地引导储蓄分流,扩大即期消费,拓展个人投资领域,进一步理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文章指出,储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最终消费的实现,使银行体系运行的压力和风险加大。在储蓄高增长的背后,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下降。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部分抵消了投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影响了中国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

  文章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合理引导储蓄分流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努力扩大消费。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好势头,当前经济工作必须要继续努力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此,既要扩大投资需求,更要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按照目前的情况,广大居民群众的储蓄增长不断加快,则意味着消费增长受到一定限制。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扩大消费方面仍需加大工作力度,或者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这包括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以及取消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也包括供给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应当看到,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某些原来属于高收入阶层消费的产品,可以普及到中等收入者消费层面;原来属于中等收入者消费层面的产品,也可以普及到低收入者消费层面。这种转化正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显著标志。从支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意义上看,扩张消费信贷,引导储蓄分流,至少是可以预见的中长期的重要金融政策,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携手,从长计议。

  二是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面对投资渠道还相当有限、投资品种差异性不够的“瓶颈”,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推出经过研究认为成熟的金融产品,如交易所基金、股指期货等。从较长时期来看,这对分流储蓄至关重要。在目前,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则为投资者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提供了较佳工具。当务之急是,基金业应该通过创新获得投资者认可,从而成为分流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的金融工具及载体。另外,目前的首要任务则是不断完善和加速现有产品的发展,如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拓展适合居民购买的国债品种等。随着一系列重大新举措有望出台,债券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让投资者高兴的是,目前各家银行纷纷瞄准了债券代理这块“蛋糕”,“债市通”、“债券宝”等不断推出。可以预计的是,债券投资有望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三是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金融创新。现阶段的重点应是:逐渐放开企业股票和债券发行及上市方面的限制,研究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使得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逐渐成为企业正常的规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在规范的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积极拓展多样化金融工具,让居民的储蓄通过市场多渠道回流企业;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适当引导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

  四是加快推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预期。只有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地启动居民最终消费。因此,应降低经济生活不确定性,在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加大运用财政资金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改变目前居民预期不稳的状况。

  五是进一步清理制约消费的一些障碍,积极改善消费条件。政府应适当加大公共工程的开支,大力加强交通和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消费条件。这样既可以增加就业人数,扩大消费总量,又会大大改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经济增长。同时,要大力规范政府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曹海涛)


 
编辑:张明

相关报道:5月末北京居民储蓄迫近5千亿 储蓄意愿不断增强 (2003-06-12 08:48:49)
          34%中国居民钟情储蓄 央行称投资渠道狭窄是主因 (2003-05-18 09:37:17)
          央行周小川详解金融难题:高额储蓄如何消化 (2003-03-27 15:32:36)
          中国央行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意愿强势不改 (2003-03-26 17:02:19)
          中国居民储蓄突破10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年GNP (2003-03-13 09:32:19)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