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是淡泊的文人还是贪婪的巨蠹-杨立峰的黑白人生

2003年07月03日 10:41

  杨立峰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贪官。

  尽管检察机关已经认定,杨立峰涉嫌职务犯罪的数额已达1000多万元,尽管他国税局长的身份在柳州市算得上风光和“抢眼”,但杨立峰的不同寻常之处,却在于他能够一边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一边还能千方百计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重义轻利、淡泊志远的文人雅士。黑与白的截然对立一度在杨立峰身上遮掩得不露痕迹,正因如此,当检察机关剥去杨立峰的华丽外衣,还原了他的本来面目之后,杨立峰才比其他贪官更多了些狼狈与尴尬。

  2003年6月25日,柳州市中级法院对杨立峰贪污、玩忽职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杨立峰被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他曾经请一位画家为他造像一幅:蓬蓬勃勃的一丛翠竹前,他布衣素面,凝神远望,一派踌躇满志的神情。

  众所周知,柳州市是广西自治区的工业重镇,是全区的税收来源重点地区。在这里,国家税务局局长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杨立峰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10年。

  1991年,杨立峰开始任柳州市税务局局长,1994年任柳州市国税局局长,后来同时兼任柳州市市长助理。因为有许多机会在各种媒体上露面,所以杨立峰在柳州也算得上是个名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他是个勇于开拓、大胆改革,自己又两袖清风、勤政廉洁的好干部。

  这样的评价让杨立峰感觉十分满意,因为他是个很在意公众形象的人。他曾请一位画家为他造像一幅:蓬蓬勃勃的一丛翠竹前,杨立峰布衣素面,凝神远望,一派踌躇满志的神情。画家还颇为巧妙地把杨立峰的名字嵌入题跋中——“立浪迎风,高峰亮节”,其寓意不言自明。这幅画后来被杨立峰印在他的《求索集》一书的扉页上,广为散发。

  应该说,杨立峰一直以来希望自己留给公众的印象就是如此,而且他也几乎达到了这一目的。多年来,杨立峰所领导的柳州市国家税务局各项工作都搞得红红火火,其中有13项业务荣获全国第一,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区、全国模范税务局,杨立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论作为先进经验被广泛推广,他自己也曾十数次立功受奖,并荣获过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谁能料到,盛名之下的杨局长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污吏。

  B他一无家传遗产,二未经营生意,何来1000余万元巨额存款?

  杨立峰这次“翻船”是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时,广西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在调查另一起案件时,截获了一条杨立峰涉嫌职务犯罪的线索。职业敏感使检察官们一下子嗅出了这条线索的价值,对杨立峰的秘密初查随即展开。

  从2001年3月起的两个月时间里,检察官们经过大量调查取证,终于掌握了杨立峰以不同名字存入银行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有关证据。杨立峰的“狐狸尾巴”被捉住了。

  这是一笔近乎天文数字的巨额存款,杨立峰一无家传遗产,二未经营生意,何来如此巨款呢?而且,若是合法收入,他又为何要以不同的名字存入银行?

  2001年5月15日,检察机关依法对杨立峰的办公室、住宅等进行了搜查。侦查工作由秘密转为公开,战果也迅速扩大,杨立峰涉嫌巨额贪污和挪用的犯罪事实相继被查实。2001年10月14日,杨立峰被依法逮捕。

  一下子从高高的局长宝座上跌下来,杨立峰感觉太突然了。在被执法人员带走的那一刻,杨立峰拼命挣扎。在其后的讯问中,杨立峰拒绝交代任何问题,他一直陷于角色遽变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迷惘之中。

  2002年3月28日,检察官在杨立峰叔叔家卧室的搁板上找到了一只暗红色的密码箱。当箱子打开,红红绿绿的各色存单、存折映入眼帘时,连杨的叔叔也被惊得目瞪口呆。经清点,箱内存单、存折共计人民币1000多万元、美金3.1万元,另有现金35万元。

  杨立峰在获悉赃款被查获后,几欲瘫倒在地。

  C他侵吞公款的行为始于1992年,而其作案最频繁的1995年到1997年,也恰恰是他抓税务改革和廉政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取得重大成果的阶段。

  平心而论,杨立峰曾经在柳州市国税局局长这个位置上做出过一些成绩。“资金上帮,技术上扶,销售上促,财务上辅”,这是杨立峰任局长时柳州市国税局总结出的帮助企业促进生产的经验之一。当年,这一经验曾被有关部门认可和推广,杨立峰亦被认为是一个有文化、有魄力、有水平的领导干部。

  据检察机关查明的事实表明,杨立峰侵吞公款非法聚敛钱财的行为始于1992年,而他作案最频繁的1995年到1997年,也恰恰是他抓税务改革和廉政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取得重大成果的阶段。表里不一的巨大反差典型地说明了杨立峰为人做事的两面性。

  1992年8月,经杨立峰批准,柳州市国税局从减免税专户提留款中借给柳州市第二空压机厂100万元,这笔钱后来又按杨立峰的要求连本带息转回国税局在投资银行开设的账户上。不久,这一账户被改名为柳州市和利实业公司,和利公司虽然也属柳州市国税局,但已是集体性质,公款到了这里性质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又过了一段时间,和利公司的账号再次被杨立峰撤销,账上的余款98万余元又被转到个体户覃某承包的白云汽车修理厂。在杨立峰的授意下,覃某将这笔钱进进出出转了几次,直至最后成为杨立峰胞妹名下本息并存的105万元个人存款,才完成了这笔国家财产由公变私的演绎过程。

  1995年8月11日,杨立峰要求柳州市某化纤纺织厂以预交税款名义,将50万元转入覃某承包的柳州市国税局劳动服务公司经理部账户。不久,覃某即轻车熟路以杨桂清的假名在银行办理了个人存折。一年后,这50万元被再次以杨立峰胞妹的名义存进了银行,存折则被交到杨立峰手上。

  1995年11月23日,杨立峰以局里要购买日产本田轿车为名,指使财务人员将本局设在柳州市工行高新支行账户上的30万元公款转到覃某个人承包的柳州市交通修理厂。同年11月28日,覃某又将此款三转两转,于半个月后进了杨立峰胞妹的个人存折,所谓的购车一事杨立峰自然不再提起。

  据查证,在1992年至1997年间,柳州市国税局有近300万元公款就这样陆陆续续进了杨立峰个人的腰包。而且那几年中,柳州市国税局先后有1000多万元公款被莫名其妙地划给一家家水泥厂、建材公司、机械设备厂、检测检修中心等单位使用,有的甚至连借条都没打一张,更别说签订什么协议。结果至案发时,有800余万元公款无法追回。

  D国税局长相继出版了两本大部头“著述”,为自己脸上贴金。

  杨立峰自称,自己天生是个爱读书之人,再加上他又确实出版了两本大部头著述,所以还真的迷惑了不少人。

  其实,杨立峰虽然能说会道,时不时也能写上几首打油性质的小诗,可要说到舞文弄墨以至著书立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1999年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列有书号条码、共计60余万字且作者署名为杨立峰的《求索集》和《毛泽东兵法与商战谋略》两书先后出版,后一本还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柳州市不少书店的书架销售。那段时间,杨立峰的感觉好极了,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假的。

  杨立峰署名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求索集》,洋洋洒洒有30万字之多,其内容均是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柳州市国税局的工作计划、报告和经验总结。这些文章中,不排除杨立峰加进了自己的删改意见,但更多的还是那一时期税务机关文秘人员心血的结晶。1998年,柳州市国税局组成9人的编写小组,苦战数月,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书,而杨立峰却将这个属于集体的知识成果个人署名出版,真让柳州市国税局的干部群众们觉得可笑又可恨。

  不久之后,杨立峰的另一本专著《毛泽东兵法与商战谋略》又告问世。在该书的后记中杨立峰写道,为了完成这本书,他看了近千万字的资料,熬了一年,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挤了出来。40多万字的初稿,他8次修改,最后终以30余万字成书,真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实这只是一个谎言。

  原来,杨立峰对毛泽东的兵法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研究。1996年,一作者将自己所作的数十万字的《毛主席教我打商战》一书书稿送到某出版社,后该书因故未能出版,该作者便委托出版社编辑全权处理此稿。1997年底,杨立峰的朋友、一个文化经纪人到该社联系工作时获悉此事,便想到了杨立峰。此时,杨立峰在事业上已经功成名就,荷包也早就鼓了起来,正想过过当作家的瘾。于是,他以巨款买下了这部书稿,并在略加修饰之后,以《毛泽东兵法与商战谋略》为书名,以杨立峰为作者,将之自费出版。

  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该书一经问世,即引来舆论的“关注”。《柳州晚报》还对此书进行了长篇连载,杨立峰也因此获得了1999年度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如果不是杨立峰东窗事发,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2003年6月25日,柳州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杨立峰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如今的杨立峰倒真有时间静下心来读读书,思考一些问题了,但愿这能让他罪孽深重的心灵得到净化,得到洗刷。

  (文章原载于《检察日报》,作者:刘一山)


 
编辑:李淑国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