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通讯:吴思远回家打造《家》

2003年07月11日 08:58

  中新社七月十日电题:吴思远回家打造《家》

  中新社记者孙璐

  有“香港影坛教父”之称的吴思远的名字,是与《黄飞鸿》、《新龙门客栈》这些卖座的香港电影联系在一起的。已经几年没有涉足影坛,如今重出江湖的吴思远端出的却是一盘沪剧大餐——由文坛泰斗巴金名著改编的沪剧《家》,这实在有点出人预料。

  一口标准的老式上海话,一副十足的老上海绅士派头,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没有半点陌生感,反而像足了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老克勒”,在上海新天地吴导开设的UMF国际影城里,记者与他聊起了他正在上海打造的沪剧《家》。

  “我是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纯熟的上海话让吴导与记者亲近了许多。据吴导介绍,他的家原来就住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附近,十四、五岁离开上海后他就把到上海称为“回家”,现在他几乎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出任《家》的导演前,吴导没有导演过戏剧,甚至没有正式看过一场沪剧,这次之所以推掉手头上的其它事情全心投入《家》的排练,吴导表示要将自己历年来在执导电影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悉数搬到这一传统的地方戏曲之中,让沪剧不仅好听,而且好看,吸引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他说:“沪剧我是外行,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会有更大创作空间。另外,我从沪剧的表现手法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合作双方都收获不小。”

  “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当中,到时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家》肯定是既有唱功又有卖相的,这可不是我老王卖瓜啊。”对于自己的新作品,吴思远的笑容中始终充满了自信。

  据吴导介绍,新版的沪剧《家》针对地方戏曲一些先天的弱点,在节奏方面,包括音响、布景、场与场之间的转换等都做了调整,一些不重要的情节被尽量浓缩,演员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不仅借助唱段,还大胆尝试了具备舞蹈动作特征的肢体语言。《家》的伴奏采用交响乐加中国民乐,五十多人组成的中西组合乐队和二十多人的合唱伴唱队伍以音乐烘托气氛,舞台设计则是抽象与写实结合,有些地方甚至用到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其中的一场戏还有两边布景移开、后面的布景慢慢推出来,以近似于电影的特写手法,塑造电影般的视觉冲击力。

  吴导的号召力果然不同凡响,据该剧主办方介绍,目前《家》前两场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票子已经基本售磬。“如果在上海获得成功的话,我还计划把它带到香港台湾等地演出,我有这个信心。”吴思远如此表示。(完)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吴思远:我要做所有和电影有关的工作 (2003-02-21 14:17:40)

  打印稿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