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记者分析:航空运价听证会缘何再度召开

2003年07月15日 13:31


广受关注的民航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武仲林


图为出席会议的黄为代表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社记者:武仲林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题:航空运价听证会缘何再度召开

  中新社记者周音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五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性质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公开听政会。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以更加贴近市场的方式来实施机票价格管理。

  中国国内民航票价改革之路逶迤曲折。自一九九七年至今,大小航空运价管理改革已达五次之多。经过多年的改革摸索,市场竞争机制已经形成,而市场价格机制仍未建立。

  此前,中国民航尝试过“一种票价、多种折扣”的票价管理体系,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更多地满足不同的旅客需求,然而,却导致各航空公司为了争市场竟相削价折扣机票,一些航空公司甚至打到五折对半的程度。结果,中国民航机票销售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境地,改革半途而废。

  与此同时,机票销售代理过多、销售行为的不规范也急待票价改革。目前,民航销售代理达四千家,百分之八十的机票由机票代理销售。他们从航空公司获得低价机票后,又以高价卖给旅客,每年从中获利几十亿元。可见这种机制获益的是机票代理中间人。受害的却是航空公司和消费者。

  由此可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航空运价方案就成为当务之急。

  这次运输价格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调整后的平均每人公里零点七五元人民币作为国内各航线基准价,允许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外销售国内航线客票时,以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百分之二十五、下浮百分之四十的幅度内确定具体价格。允许航空运输企业仍按一九九七年颁布的公布票价水平,作为境外销售国内航线票价的对外报价。

  由航空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航段,只实行票价上限管理,不规定下限。

  另外,航空运输企业还可在政府规定的幅度内,引入多级票价制度,即根据运输淡旺季、购票时限、人数、特定消费群体、航班时刻、机型等因素实行差别票价,需报民航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并提前对外公布后执行。

  该方案最大的利好消息:一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逐步扩大民航运输企业定价自主权,通过合理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机票“明折明扣”,提高了消费者与航空公司之间的透明度,消费者可名正言顺地购买打折机票,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机票中间商没有了市场;三是建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鼓励航空公司降低成本,拓展航空运输市场。

  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航空运价改革之路正向着市场经济一步步迈进,直至将由市场形成价格,航空公司自主定价。但近期内票价不可能全部放开。假如全部放开,结果是航空运输企业将不计血本地开打“价格恶战”,一些经营业绩差的航空公司就会“随风而去”,届时,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政府不能袖手旁观。所以,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政府仍然会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价格机制的充分发挥。

  尽管中国航空票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在机票价格方面始终没有停止过改革,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着,按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的话说,机票改革是十分复杂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把“改革”完全彻底地解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