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媒体呼吁:无序开放当止 明孝陵须有效保护

2003年07月16日 09:36

  中新网7月16日电 明孝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可喜可贺。但兴奋和欢乐是需要理性、节制的,否则就会生出悲哀。中国青年报今日刊文指出:明孝陵遭遇野蛮无序的开放,这种行为应该被制止。

  此前有媒体指出,为庆贺明孝陵“申遗”成功,南京市有关部门将明孝陵连续免费开放3天,客流总量约30万人,其中7月9日最后一天游客多达13万人。明孝陵门票每张15元,“申遗”成功前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千人左右(旺季)。免费开放3天,涌入游客30万,人数比往常爆增百倍。所幸老天爷救驾,免费三日皆晴雨不定,若是晴好天气,恐怕涌入的游客会更多。本意是想抒发“申遗”成功喜悦,宣扬世界级旅游品牌,结果却适得其反。有一位专家大发感慨:野蛮无序地开放,无异于人为破坏。三天免费开放的破坏,胜过30年的自然消蚀。

  文章作者描述当日“野蛮开放”:整个明孝陵景区,里里外外,山上山下,到处是人。各式石兽皆被游客攀爬拍照,前一拨还未下来,后几拨早在等候了。清“治隆唐宋”碑下的石龟,任凭游人手扳足踏。孝陵博物馆陈列室里,人与人挨挨挤挤,哈气、汗臭和喧嚣充斥其间,图片和文物饱受荼毒。在方城中央隧道的54级石阶上,实实在在地达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历经600年时光消蚀的隧道石壁,蒙受着突如其来的剧烈侵袭。更不可容忍的是,一些游客牵遛着各式各色的宠物狗,神道间、厅殿里、明楼顶,时时可闻犬吠;神兽、神象、神龟的颈脊上,处处都有狗爪痕迹,还有踏在脚底的臭狗屎……呜呼,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竟如此遭辱蒙羞!

  文章认为,明孝陵的野蛮无序开放,第一,说明官员和国民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淡薄。对于文化遗产,应当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在很好地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开发利用。没有保护的开发利用,无异于破坏。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据资料介绍,日本有些文物古迹是要求跪着看的。日本一个山洞里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壁画,保护得像稀世珍宝一样,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而且必须跪下,鼻子蒙上一方软纸,只允许停留15分钟。他们怕人们呼吸的水汽侵蚀了壁画。与之相比,对于已加冕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明孝陵,我们一天竟允许10万人往里涌,任其不受约束地恣意作践,能不汗颜?

  第二,得意忘形和乐极生悲是一些人常犯的病症。有的人一旦获取了某项胜利、成就乃至喜悦之事,就“木”,就“麻”,就“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以明孝陵为例,免费开放几天以示庆贺“申遗”成功,其做法本身并无不妥,问题出在得意忘形、撒手不管了。如果谨慎从事,妥善安排,科学控制入游人数(有分析说,一天入游人数不宜超过万人),再辅之以有效的管理和疏导,好事不就办好了?(石飞)

 
编辑:窦彦莉

相关报道:组图:南京:三天内20余万人游览明孝陵 (2003-07-10 10:12:14)
          “申遗”成功任务更重 南京将立法保护明孝陵 (2003-07-09 16:29:40)
          南京已决定成立世界遗产明孝陵保护指导委员会 (2003-07-09 09:13:54)
          明孝陵“申遗”成功 南京城将热闹欢庆五十天 (2003-07-04 21:13:03)
          中国十三陵和明孝陵被收录到世界遗产名录 (2003-07-04 09:30:50)
          专家评“申遗”热:并非促进保护发展的惟一选择 (2003-07-15 16:06:26)

  打印稿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