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深圳大亚湾海域发生赤潮 检验显示属无毒赤潮

2003年08月13日 09:27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深圳晶报报道,深圳大亚湾葵涌镇坝光海域海水出现大面积赤潮。昨天下午,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抵达事发海域取样化验,得出的结论是该处发生的赤潮并非备受关注的有毒赤潮,属无毒无害赤潮。

  海洋部门检验结果表明,该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现象,该赤潮密度低、规模小、无毒无害,海洋部门已经通知附近的鱼虾生产单位采取预防措施。

  据悉,根据赤潮藻有无毒性,赤潮分为三大类:无毒无害赤潮、对人无害但对水生生物有害的赤潮和有毒赤潮。这次发生的赤潮由锥状斯氏藻引发,属于无毒无害的赤潮。相关人士表示,相同的赤潮在两三年内已经多次发生,这次其密度比2000年那次低100倍,面积也只有3平方公里左右,依照目前的情况看,不会对渔业和海产品食用安全造成明显损害,同时也不影响市民到海边游泳。

  记者了解到,根据赤潮防灾减灾系统的要求,目前海洋部门已经向附近的渔排和陆地养虾场发出通知,请渔排加强凌晨藻类活动高峰期的水体充氧,陆地养虾场停止引流海水。海洋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测。

  据了解,从1998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机构成立以来,广东海域共发生赤潮47宗,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等海域。这些赤潮大多为无毒赤潮,也没有发生因误食被赤潮污染水产品而造成人员中毒的事件。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