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河北一县官自拆功德碑 京报叹现代公民意识缺位

2003年09月10日 09:26

  中新网9月10日电 河北赞皇县委书记王俊英为段里沟修了一条山村公路,8个村的老百姓感其恩德,自发地为他竖了一块“功德碑”。让当地群众意外的是,王俊英在得知此事之后,亲手将“功德碑”拆除了。《北京青年报》今天就此发表评论说,王俊英拆掉了那块“功德碑”,是一个现代政府官员的本分,而不是什么“美谈”。

  文章说,中国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美德。古代的时候,但凡有清官去职或升迁,当地的百姓总是箪食壶浆、十里相送,这样的场面在《清官册》和后来的影视剧中多有表现。这种感恩的风气并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消泯,段里沟的“功德碑”就是证明。如果那块碑不是由基层的干部造来“邀宠”,而是真正由群众自发修建的,那么,立在路边也没有什么不妥,至少对后来的为官者能起到某种启示的作用。这是道理的一方面。

  文章指出,共和国的县委书记毕竟不同于古代的清官。放开那些大道理不谈,就拿王俊英修路的事情来说,当他得知自己的辖区内竟然有西藏阿里那样封闭和落后的地区后,他理应感到惶愧,继而想办法去筹措资金,打通横亘了许多年的难关。为民修路,是他的职责所在,是服务意识的体现,而不是他对群众的恩赐,所以,他当然不能为此坦然接受群众的“感恩”。如果他听任那块碑在山路边立下去,也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修路之举是施恩而非履职;如果他的内心为着那块碑沾沾自喜,就说明他的精神深处还是以“民之父母”自居的。值得庆幸的是,王俊英并没有被“官本位”的流风吹晕过去,他保持了一个现代官员应有的自省和惕厉意识。

  无论是有形的“功德碑”,还是意识中无形的“功德心”,对于政府官员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综观那些落马的达官显贵,并不是生来就有贪污腐化的毛病,其中不少人在从政的早期也都是很有作为、也深受百姓好评的。但是,一个人当官久了,难免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功德碑”,只要意志稍稍松懈,就会居功自傲、不可一世,进而放弃对自己的约束,听凭金钱、美女的侵蚀而不知末日将至。所以,王俊英拆掉了那块“功德碑”,仍然是一个现代政府官员的本分,而不是什么“美谈”。

  但愿更多的政府官员看了这则报道之后,有意识地拆掉内心的“功德碑”,树立起服务的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绵延千年的感恩心态也应该就此退隐,取而代之的当然是现代公民意识。(蔡方华)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