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爱心之旅记者采访手记:他们让我触摸到幸福

2003年09月18日 23:03

  8月28日,当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壮行仪式,奔赴燕赵大地时,对这次采访并没有异样的感觉。从事记者这行已近9年,一直在一线拼杀,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大场面,棱角早已磨圆了,心也越来越硬。这次采访,究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能留下什么,我的期望值不敢太高。

  采访团从北京到河北,再到山东,每到一地,都让我们这一群人忙得人仰马翻。3个半文字记者(香港人物周刊记者韩雨亭是半路加盟的)和1个摄影记者,每周要完成十个整版的发稿任务,每天清早6点多就得起床,忙到午夜零点是经常的,吃不上晚饭也是常态。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却丝毫没让我感到疲倦,一种久违了的感动,让我体会到“激情燃烧的时光”。

  这一切,归功于我的采访对象,他们让我真切地触摸到幸福。这些幸福,长久以来其实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中,但我却象大多数人一样,被幸福庞坏了,对于所拥有的一切感觉麻木而不知珍惜。是接受“爱心之旅”采访的人们,唤醒我对于幸福的敏感,让我更加热爱眼前的生活。

  在河北沧州,我们邂逅了林冲武术学校的校长韩志超,17岁那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他因一次演出事故,全身瘫痪,40多年来,他全身只有头能动,轮椅取代他的四肢。但他却用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意志,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武术好手,他的弟子遍布烟雨江南和闽南大地,他完成了30多万字的韩门武术论著,被誉为“轮椅上的武术大师”。英雄暮年,他返回故乡,把毕心积蓄用于办学,他的林冲武校,蜚声全国,吸引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前往取经。

  在韩老家里,我和他面对面足足聊了4个小时,老人家的达观和睿智,深深打动着我。当晚,在他的练武场内,他耐心地指引一群天真灿漫的孩子练武,窗外是初秋的夜,室内是灿明的灯光,我看到一个高贵的灵魂,穿越几十年的人生磨难,更加伟岸、更加强大。老人的手已经萎缩,长年戴着黑手套,我无法与之紧握。采访结束时,我斗胆伏在老人胸前,聆听他那顽强的心跳,我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

  在山东德州平原县农村,一个只能用脚在地上爬行的少女,向我展示她的日记,每一页,都有泪水浸渍的痕迹。刚出生,患小儿麻痹症的她被父母送到爷爷奶奶处抚养。7岁那年,奶奶背她去村办小学报名,老师婉言拒绝,倔犟的她独自爬到学校去旁听,到第三天,老师出面开赶:“你这瘫子,别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她哭着爬回家。十几年来,她靠字典和村里同龄玩伴教她识字,一本新华字典早已磨得破烂不堪。双手也残疾的她学会了写信、织毛衣。

  为了攒钱治病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她靠帮村办工厂加工绢花攒钱,加工一朵花1分2厘钱,一天可以几毛钱。在日记里,她这样写着:“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重新站起来,找一份200元的工作,首先帮爷爷奶奶买两付假牙。小时候,是他们把馒嚼碎喂大了我。如今,他们年纪大了,牙都掉光了,我想帮他们重新安起来……”

  那天面对她时,我泪如雨下,不得不数次中断采访。她的身体是那样残缺,她的精神是那样达观。当她微笑着高歌残疾人歌手郑智化创作的《水手》时,我由衷感到:她其实比很多四肢健全的人更健康。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派记者 芬子)

 
相关专题:华夏爱心团爱心之旅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