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述评:网络民族主义并非义和团思想 期待走向成熟

2003年09月19日 10:41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网络民族主义≠义和团思想

  作者:景霖

  近期,保钓、“8·4毒气事件”、“靖国神社”、“京沪高铁”等话题使得中国民族主义再一次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与中国大陆90年代掀起的“反美”浪潮不同的是,此次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明显带有针对日本的特点,甚至一些媒体和评论干脆称之为民间“反日情绪”的勃兴。与此同时,一些与之相左的言论也浮出水面。有主张抛开历史向前看的,有强调技术问题与民族情绪无关的,更有直接抨击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自私狭隘的。

  中国民族主义真的危险到、强大到需要我们警惕了吗?似乎并非如此。

  首先,不能把中国民族主义简单地混同于“排某主义”、“反某主义”。反日只是近期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而已。至于为什么日本会成为此番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目标,这个问题去问日本比问中国更为恰当。“8·4毒气事件”、“靖国神社”、“慰安妇”这一个个血淋淋的、牵动着无数中国心的名词都是谁制造出来的?不是中国人不肯着眼未来,而是历史和现实的包袱太过沉重。

  而且,“反日”并不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惟一内容。21世纪中国人关注的外部对象并不只是一个日本,中国民族者的视野还没有狭隘到被一座富士山遮挡。所谓反日只是力图排除日本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仅仅因为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反日”的表现就将其指责为义和团思想未免小觑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而高估日本对中国的意义了。

  再则,应该看到中国民族主义已开始以行动贯彻其言论,实现其主张。我们听到了“8·4”事件后中国人义正词严的声音,看到了大陆首次保钓行动的壮举,谁说中国民族主义只是用个假名躲在网上乱骂一气?

  至于引起最大争论的“京沪高铁拒绝新干线运动”,也远远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极端和愚昧,恰恰正是此事让人感受到普通民众日益高涨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京沪高铁”采用何方技术固然是个技术问题,但这并不是排斥社会大众关注讨论的借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主义的此轮高涨中,最值得肯定的正是民族主义者们的这种责任意识。中国民族主义对此问题的介入绝对不是排日思想作怪,而是中国人国家观念日益深入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如果说凭一叶轻舟、数腔热血宣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向一个不思改悔且企图逃避责任的国家说“不”,对一项价值数千亿的庞大工程表示关切都算是民族主义的偏激和幼稚的话,真的让人不知道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才不是偏激和幼稚。当然,当前民族主义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中国民族主义正在进步的理由。在任何情况下,民族主义都不应该是学者沙龙中精致圆润的装饰品,而应该是质朴而真实的大众思想。更何况,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兴起只有10年时间而已,要发展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冷静地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不得不承认民族主义在中国还远不是社会的普遍意识形态,中国一些人对社会和国家的麻木,甚至对自身的麻木仍是阻挠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警惕民族主义是不是选错了方向?

          

  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

  作者:李慕瑾

  起源:中日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民族主义新一轮高涨的起源明显有别于上世纪90年代的源头。9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因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华政策转为战略打压而激发。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国内掀起一轮激烈的反美运动和“说不”风潮,民族主义情绪迅速提升,并延烧到21世纪初年的“撞机”事件。

  而引发中国新一波民族主义高潮的则是日本。2002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他预定的访华计划未能成行,中日关系的摩擦初露苗头。2003年时值《中日友好条约》签定25周年,日本政府和右翼团体的许多行为却和“友好”二字毫不沾边,“民间团体”强登钓鱼岛、首相及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侵华日军遗留化武导致中国民众死伤等事件接连不断,使得中国民间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而日本方面对这一切反应漠然,继续坚持其顽固行径(例如拒不赔偿毒气受害者,仅提供所谓“慰问金”等做法),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无以平复且进一步发酵。被浸透鲜血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瓜葛困扰的中日关系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勃兴提供了对象。而中国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则为民间民族主义准备了活动空间。

  特点:以网络为平台,化言论为行动

  9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主要以书籍为载体,《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三本书的出版折射出知识分子民族意识的提升。而2003年民族主义呈现出的最显著特点是:以网络为平台,发表爱国主义言论,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以网络为“根据地”,集结志同道合者并采取反对日本右翼的具体行动,故而可称为“网络民族主义”。

  近年来,大陆出现了一些以倡导“中国民族主义”为主旨的专门网站,有些网站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一些网站在2003年的民族主义高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今年6月组织了中国民间第一次登钓鱼岛的保钓活动;8月初他们向铁道部递交了反对京沪高铁使用日本新干线技术的网络万人签名倡议书;8月底,他们组织爱国青年在北京及上海的日本大使馆前焚烧日本国旗、抗议日本人再次强登钓鱼岛;目前,他们正在实施“百万网友联名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毒气弹中国民间受害者并彻底清除遗留毒气弹”活动,并计划在9月18日将百万签名递交到日本驻华使馆。

  这些民族主义者借助网络的特殊功能,使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论战又由网络蔓延到纸媒,两者交相作用,集结起庞大的民族主义舆论力量。他们还走出网络天地,以行动贯彻其言论,实现其主张。民族主义的声音在互联网上已存在多年,此番特别引起国内外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主义行动”使然。

  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补充

  比起90年代,新一轮民族主义的影响范围更大。90年代民族主义的代表书籍的作者是一些知识分子,民族主义的讨论基本在人文学者圈子里展开。而这次民族主义以网络为载体,组织力量仍是一些知识精英,主体却已经扩大到千千万万网民。参与论坛人数以数千计,发贴以数万计,网络签名涵盖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国外一些炎黄子孙,人数已达到百万,凸显了网络平台呼唤集结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共鸣的效果。

  正在成长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不仅宣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力量,而且谋求对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补充。在中国民众参与权不断提升的今天,势必会对政府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反对京沪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的10万网络签名于7月29日被送到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者之一冯锦华认为那次行动“起到了显著的效果”。8月3日,日本派出高官到中国游说,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表达任何倾向性意见。据上海铁路部门知情人士透露,负责高铁计划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铁道部当时只派出副部长级别的官员参见会谈,而日方原期待与中方更高级别的官员会面。中方官员在会谈中明确指出因为国内对京沪高铁采取日本新干线技术还存在争议,所以不急于作出决定,有待进一步听取“广泛的国民意见”。

  “8·4”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出现趋于强硬的迹象。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9月3日会见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时指出,日本以往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仍是处理两国关系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在9月4日中日两国政府就毒气弹日方赔偿问题进行磋商之时,“百万网友签名”组织者不失时机地向日本驻华大使馆递交了部分网上签名,递交活动参与者卢云飞表示:“这是为了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

  中国民族主义期待走向成熟

  中国的民族主义具有了网络民族主义的新形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中国当前民族主义日益整合、逐渐成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网络上依然充斥着大量确实幼稚和偏激的言论,形形色色的伪民族主义也混迹其间。大多数民族主义网站仅止于论坛性质,民族主义情绪还没能上升为系统化的思想理论,也还没有在全民族范围内形成共识。应该多一点实是求事的理性思考,少一点情绪化的鲁莽。此外,一些组织者不得不为网站建设及其他活动自筹资金、拟订一系列“造血计划”,在民族主义活动和自身工作生活之间奔忙,这些又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仅靠民间力量的网络民族主义所处的现实困境。

  中国民族主义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段历程中,网络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新起点,而不会是终点。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外报关注“九一八”纪念 强调善忘并非美德(图) (2003-09-18 14:59:27)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