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三角发展壁垒剖析 专家称改革不必改行政区划

2003年09月22日 11:15

  中新网9月22日电 以京、津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亦被称为“京三角”,她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最近一期《瞭望》周刊把目光投向了“京三角”,对这一极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严重区域壁垒的地区进行了分析。

  文章写到,首都经济圈是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京津唐更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城市密集区,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由于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壁垒,加上这一地区经济的外向性不高,近年来,被称为“京三角”的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增速明显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京三角”何时能成为“金三角”?专家认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协调,激发首都经济圈内民营企业与中小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而增加经济竞争力,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腾飞。

  文章中指出,在首都经济圈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缺节少环;“中心”太重,制约经济梯度发展;龙头不定配合难等。

  文章写到,专家和京津冀有关政府官员大都认为不必大动干戈地变更行政区划,但必须以市场化改革为价值取向加快经济区域的联合步伐。

  专家认为,阻挠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主要出在行政区划体制,但是,正如发展“长三角”并不一定要建立“长三角省”一样,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并非行政一体化。关键是各级政府要坚持用开放的观念来创造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环境,以市场化取向建立区域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资金要素市场和土地市场,制定符合要素流动需要的产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促进要素按市场半径来进行区域组合。

  河北省政府一位领导则明确提出,首都经济圈合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大城市有机疏散和区域重新集中整合,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对北京、天津核心城市的过度集中要进行有机疏散,集中力量发展知识经济,调整产业布局,缓解空间压力。在区域范围内要重新集中,河北要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

  二是完善区域交通体系,重组区域发展空间。首先是整合城际公路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在减轻京津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京津之间、京冀之间和河北内部的城际之间交通联系;其次是积极推进大运量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强化区域交通联系,为核心城市有机疏散和区域重新集中创造条件。再次,加强航空港、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善的航空港、港口体系。

  健全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京津冀三方应连手加强区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是积极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中央政府应加强对跨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力度。两市一省之间、城市之间也应及时沟通,建立必要的协商对话机制,共同谋划大北京地区的发展。(刘诗平)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