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闻发言人为何要上课? 国新办官员详解培训

2003年09月27日 07:18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首批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昨日结业。那么,国务院新闻办为何要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里,“高人们”又在哪些方面对新闻发言人进行“指点”?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汪兴民局长和郭卫民副局长。

  问:国务院新闻办为何要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答:这首先是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息息相关的。十六大以后,新的一届政府领导多次要求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化。如何推进政府的新闻发布,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使老百姓能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实际上,年初的“非典”对于各部门加快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非典”的发生,让大家更加感觉到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情况,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非常重要。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八场新闻发布会,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如北京市、河北省等加强新闻发布。此外,“非典”期间,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了,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了。上海市从2000年就筹划要搞新闻发言人制度,但一直没有搞起来,今年6月份,他们正式建立起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每两星期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广东、四川、吉林、深圳等地也一样。发言人制度建立起来后,各地对于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

  问:您认为,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在哪些方面最需要培训?

  答: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从1983年开始建立的,虽然经历了二十年,但其实新闻发言人在中国还算是新生事物,各单位对于新闻发言人的确定,大都是因工作需要而指定的,大部分新闻发言人可能原来长期在业务部门或行政部门工作,对于新闻的发布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应该说,对于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在政治上,要求他们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本部门的情况,“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具体的素养要求,如语言、心理素质、说话技巧、行为规范,甚至手势等,都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问:新闻发言人是与记者打交道最多的人,培训班是如何训练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的技巧的?

  答:在第一天的开班式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经给大家提了一条,“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我觉得提得很好,包括他说的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他说,“记者既不是你的学生,也不是你的下属,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朋友,他是你的挑战者。”仔细琢磨,很有道理。记者提出问题是出于职业需要,作为新闻发言人,要友善地对待他,不要因他提出的问题敏感,而认为他是敌对者。

  在培训班上,专家还教新闻发言人如何对待各种类型的记者。此外,在主持新闻发布会,或上台发言时,坐姿如何,头发怎么样,说话的节奏,时间的掌握等,专家也都要进行培训。培训班的最后一天,我们将安排一个模拟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现场录播点评,请几个学员模拟主持记者招待会,录下来后,当场请大家“评头论足”。看他们的表现,大家一起观摩、评析、提高。

  问:你认为今后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答: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够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这也正是对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的主要动因。现在中国新闻发布的三个层次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是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一个是中央各部委的,一个是各地方政府部门的,以后还要进一步健全。

  由于每一个人对于涉及到整个部门的消息的权威性和正确性的把握是不一样的,有了新闻发言人以后,今后主要由新闻发言人来对媒体发布信息,其他部门则各司其职。一个政府部门只有一个渠道,及时发布正确、权威的声音,为公众开通宽敞的信息来源渠道。这也是杜绝“小道”消息的最好方法。

  问:那会不会造成一旦发言人对媒体“闭口不言”而形成信息空白?

  答:发言人的职责就是发布信息,如果发言人不愿意发布某一信息,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表态了,只能说明这个部门认为这个信息是绝对不能发布的,如果媒体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有可能因为信息的错误而带来问题。

  问: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今后还将举办吗?

  答:这次培训只是一个开头,以后我们还会陆续举办。第二期现在定在10月份,培训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发言人。此外,应四川等地的要求,国务院新闻办还将对四川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单独培训。(郑媛)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