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中日韩自贸区”实现区域一体化是亚洲整合序幕

2003年09月28日 15:30

  中日韩三个“孤家寡人”走到一起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大势所趋

  文/马立诚

  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11月提出来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这是一个很大的手笔。二战以后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潮流就是“区域主义”崛起,像北美自由贸易区、全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非洲联盟都已经先后成立或者有了成立时间表,亚洲在这方面非常落后,只有一个东盟,中日韩三国就好像散兵游勇,在区域集团之外,永远在和某个大集团单打独斗。可以说提出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揭开了亚洲整合的序幕,同时对于解决中日关系有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是在亚洲唱主角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竞争还没有形成,经济发展的层次不同,有很大的互补性,为什么过去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最后一分钟都能够得到解决,因为双方都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谈崩了,对谁都不好。中国加入WTO以后,中日两国的贸易额急速增长,2002年已超过1000亿美元,而且日本企业开始大举向中国投资。但是有三个因素在妨碍着两个国家进一步的合作:

  第一是国民的互信程度差,国民之间互相反感,在中国有“历史罪行论”,在日本有“中国威胁论”,有时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是两国合作中的一个潜在威胁。比如在讨论京沪高速铁路技术引进时,中国民间反对日本技术的声音就很强烈,这显然影响着中国政府在WTO框架内解决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

  第二个因素是中日两国政府的互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说中日两国领导还没有建立起来电话热线联系、互相交流的渠道比较少,中日两国政府在引导各自国民情绪朝着理性方向发展方面还有工作要做。

  第三个因素是就市场开放程度来看,日本市场是全世界有名的封闭,特别是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因为自民党在城市里丢失的选票很多,农民是执政党选票的来源,所以它特别重视农村的选票。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就看到日本的农民游行,反对进口的外国的农产品。日本和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很高,因为韩国并不是主要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国家,而中国的农产品、渔产品对日本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但是中日双方要看大局,我认为中日两个国家处在紧张的状态,既影响到中日两国前途,也会影响到亚洲的前途。这就像欧洲的法国和德国,法国和德国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历史问题、到今天还很紧张的话,法国和德国都没有发展,也会影响欧盟发展。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想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就中日两国的关系,谁来发挥主导权。日本觉得自己是亚洲经济的老大,但中国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成为亚洲经济的马达,所以中日两国都想发挥主导作用,两国都有一点对对方不服气。韩国加入这里面,也许可以增加缓冲。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还可以再谈。虽然日本态度比较消极,但是整合亚洲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东盟是美苏争斗的政治产物,随着苏联解体它已开始变得像个经济体,正在迅速地向一体化前进,可谓对中日韩“咄咄逼人”,早一天,晚一天,中日韩这三个“孤家寡人”要走到一起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大势所趋。中日韩这三国要合作起来的话,这个经济力量不得了,既给这三个国家造福,也将会推动整个亚洲经济向前发展,最终,东盟一定会被“中日韩”吸引进来——现在通过“10+1”,中国已经要和东盟形成自由贸易区了,中国有可能变成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大桥梁,最终推动整个东北亚和东南亚实现经济一体化。

  (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本刊记者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