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美国大选之年发来“经济球” 中国接好需平常心

2003年09月29日 08:41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面对美国发来的“经济球”,我们不妨把政治和经济、真实利益和宣传造势分开,在经济领域解决经济问题,让算盘和计算机发言

  作者叶海林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评价中美关系目前是“自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佳时期”。这样的判断当然是每一个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的人乐于见到的。但是另一方面,从华尔街到国会山,从白宫到“雾谷”,不断响起与鲍卿此番言论不和谐的声音,使人不禁怀疑处于“最佳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不是要“晴转多云,局部地区有阵雨”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美国大选年的临近,传统的“选举年周期”又将为中美关系增添许多变数,民主、共和两党为争夺选票而大打中国牌已悄然开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杂音将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如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平衡问题等。但是,不管以什么话题为主,在这场政治游戏当中,本来不是参赛队伍的中国都无可选择地将面对来自大洋彼岸的一个又一个发球。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进行应对呢?

  首先,应认清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美国说中国的坏话是有市场的。美国的媒体及媒体培育出的公众心态只愿看到中国街角的垃圾,而无视路边盛开的鲜花。虽然某种意义上,近年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日渐增加,但在美国,中国妖魔化的偏爱者还大有人在。特别是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导致公众寻求“替罪羊”的想法日益蔓延,尽管人民币和中国贸易顺差与美国经济的疲软无关,然而让美国公众相信这一点并不容易。普遍的经验是,处于困境时能反省自身的人永远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宁愿寻求一个外部因素以求得心理平衡。要求美国人在这一点上免俗并不现实。

  再者,应认清最近出现的种种只不过是“表演”,并不代表美国对华政策真正的转变。这一点已经多次为美国大选所证实。人们都还记得,就是这位开创一任内两次访华的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前和执政初期,将中国定性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并在台湾问题上“口误”频频。然而三年后,这位总统任命的驻华大使雷德先生却为中美“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又增加了一个定语“坦诚的”。“竞争对手”虽没有被忘记,但至少已不再提起。美国的成功政客永远戴有两顶帽子,一顶是治国安邦的政治家,一顶是“亲吻儿童”的大说客。现在是人家戴后一顶帽子保卫前一顶的时候,似乎我们也应该对此表现出一定的宽容,毕竟人家是在为自己的帽子奋斗嘛。说到底,在政治领域,不是大脑指挥帽子,而是帽子指挥大脑。

  最后,还应认清,面对美国虚虚实实的反华势力,中国的处境已经比10年前,甚至三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应该对自己的地位充分自信。仅就经济而言,中美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使拿中国当替罪羊的那部分政要也不得不承认,“中美是现在世界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进口的美国货比美国其他任何贸易伙伴都多”。中国成功入世,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使美国动辄以单边行动威胁中国的空间越来越小。虽然加入世贸远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但至少给了中国一个“说理”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其为美国带来的实在好处使美国政要在对华政策上更加冷静和理智。就连一向习惯于对其他国家挥舞拳头的布什总统也承认,对待中国最好的办法“不是大喊大叫或在家里捶桌子”。

  有了这三个认识,中国大可以对大洋另一侧上演的一出出闹剧泰然处之,以“明月照大江,清风过山冈”的平常心冷静以待,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接好对岸发来的每一个球。既然本轮主要是在发“经济球”,那么我们不妨也把政治和经济、真实利益和宣传造势分开,在经济领域解决经济问题,让算盘和计算机发言,不要主动把一些局部摩擦上纲上线,避免政治对抗。经济摩擦并不必然导致政治冲突,一时喧嚣也未必意味着政策的转变。认不清这一点,很容易中圈套。

 
编辑:闻育旻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