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讯:甘肃庆阳香包 “香”飘五洲

2003年10月07日 09:18

  中新社兰州十月六日电题:甘肃庆阳香包“香”飘五洲

  中新社记者 杨晓波

  金秋十月,记者参加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庆阳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风俗民情吸引着八方来客,小小香包再次飘逸出奇特的“芳香”,“香”满天下。

  如今,庆阳香包已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太原、兰州、香港、台湾、澳门等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有售,巧夺天工的庆阳香包弥漫着浓郁的芳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香包,古称香囊、佩帷,亦称“荷包”,庆阳当地农村称其为“耍活子”,是劳动妇女奇托希望、祈祷幸福的产物。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其工艺精湛,闻名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千百年来,庆阳香包融入了庆阳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刺绣艺术。香包作为庆阳民俗文化的代表,文化含量丰富,历史传统古老,地域风情突出,寓意内涵丰富,技艺精湛高超,极具社会学、民俗学价值。

  据庆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众基础自然形成。香包是庆阳民间刺绣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演进,香包以其绚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热烈的动感,承传着庆阳民俗文化的血脉,创造了众多的千姿百态的艺术瑰宝,凝聚着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庆阳人民的创造精神。香包在民间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信物”功能,含有浓浓的人间情意。

  庆阳市的一位老艺人对记者说,香包节期间参展的香包多达数十万件,都是数万名老大娘、小媳妇、大姑娘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小小香包凝聚着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了她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庆阳香包曾在中国旅游产品交易会上展出并获奖,引起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法国法中友协艺术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吉莱姆一行曾专程来庆阳考察,高度评价庆阳香包,表示要将独具特色的庆阳香包作为文化财富介绍给法国人民。

  记者在香包展馆看到,飞舞的龙,翱翔的鹰,奔腾的马,咆哮的虎等各个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充分体现出庆阳香包的小、俗、巧、新、奇、精的特色。一些精品香包很快被海内外宾客抢购一空,不少绣工不得不连夜赶制。

  据介绍,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仅香包一项就销售两百五十八万元人民币,引进协议资金二十四点七亿元。小小香包,从庆阳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交织中脱颖而出,不但承载着巨大的文化含量,而且承担起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SARS之后的首个黄金周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