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全会聚焦:审议经改目标 专家指需体制改革和创新

2003年10月13日 10:00

  中新网10月13日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根据此前公开的信息,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香港《大公报》今日援引专家的观点称,此举意味着中共中央将要发出突破体制性障碍的号令,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

  目前,中国在对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到二○一○年,力争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得到解决,新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机制稳固确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稳定化,具有可持续性。

  报道说,北京的专家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这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领域。因此,还要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实质性转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就业机制的转换,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大幅度降低金融风险隐患;五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全面理顺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的基本关系,将着力点放到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化。

  专家还认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需要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产权保护;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体制,减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三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强反垄断、促进竞争;五是发育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六是加快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相适应的法治体系。

  《大公报》的报道援引专家的观点指出,创新是对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挑战的积极反应,而环境变化主要源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因此,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发展中的体制形态,即使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体制落后、僵化,面对新的挑战而不能不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问题。

  现阶段在中国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基本的发育过程是无法省略的,但并不等于必然要走市场经济先行国家的老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

 
编辑:李淑国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