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作家笔下的登天英雄

2003年10月15日 18:44

  中国人的登天梦已做了几千年,尤其是在文学想象中。

  新中国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便是反映太空旅行的。那是天文学家郑文光在1954年创作的《从地球到火星》,描写了中国飞船光顾火星的情形。

  1956年,郑文光又创作了短篇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小说以一个人类大同的未来为背景,将世界各国青年一起开发火星的壮举写得恢宏壮阔。

  然而,在当时,这是不现实的。科幻小说《登月自行车》对此进行了讽刺。小说写道,在“大跃进”的年代,中国人费尽力气,把一辆自行车改造成为可以登月的“航太工具”,最终归于失败。

  立国200多年的美国率先把人发射到了月球,促使中国人把文学想像转化为科技进步。

  1997年,中国民众才有机会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到活生生的太空人。这一年,5名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被邀请到中国访问。

  随着21世纪到来,中国的登天梦有了现实基础。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将中国征服宇宙的热情燃烧得更烈。

  作家刘慈欣写出了浪漫的《中国太阳》。作家描写了一位农村孩子,从进城当“蜘蛛人”擦玻璃,后来被选拔到太空反射镜上去打扫宇宙尘埃,最后乘飞船飞向千万光年外的星系。

  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加上脚踏实地的艰辛开拓,融成了中国新时期的登天英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曾指出,中国对发展载人航空的需求既有现实考虑,也有精神寄托,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希望看到中国宇航员能遨游太空。

  可以说,中国的太空计划,有着最为广泛的民间基础。

  2002年9月,美国宇航局专家、“火星叔叔”兰迪斯到中国访问,就掀起了又一股以火星为主题的太空热。

  在大陆民间,许多人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创作有关太空的科幻小说,如中国《大众软件》的年轻女编辑凌晨。

  凌晨的《月球背面》讲的是,中国人征服月球,在静海之滨和哥白尼环形山下建立基地。绝大多数反映太空的外国科幻中,登天者都是西方人。但在凌晨的叙述中,月球不再为美国人所独步。

  在凌晨的短篇小说《火舞》中,中国孩子登临火星,乘着滑翔伞,飞翔在那颗红色星球美丽的大气层中。

  凌晨说:“科幻写作没有男性和女性之分,它表达的是中国人共同的理想。”

  如今,万户的灵魂正游移在凌晨等人的身上。

  胡俊华是一位青年大学生。他创作了奇异的幻想小说《飞呀飞》,其中提到了万户,称万户实际上已发明了很完备的运载捆绑式火箭,只是,万户在起飞中,由于失控,未能飞上太空。

  他说,“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期待的私人飞天梦也在延续。

  今年5月,中国大陆第一次将私人飞机、私人飞艇等列入航空器官方认可范畴。据说地方已有几家私人飞行师俱乐部,即将开考私人飞行驾照,而有意报名者亦为数不少——或许,在对国家载人航天的期待中,私人飞机所载起的是更多新希望。(作者李京华/摘自纽约《侨报》)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