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专家称全会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上的四大突破

2003年10月22日 12:40

  中新网10月22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发表文章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取得的突破集中表现在,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张文魁认为,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到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讲到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这是很大的突破。还讲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一点提法很具体。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前的提法没有“大力”两个字,也没有“主要实现形式”,而是“一种实现形式”。这样的提法对以后用非公有制形式来改造公有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在以前,这种提法只在领导人的个人讲话中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文件里出现过,但在中央的文件中从未出现过。这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准入方面产生很强的推动力,开放力度会大大增强。以前我们的调研表明,在广东省国有经济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外资可以进入60多个行业,而国内的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也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行业非公有资本是无法进入的。这次明确讲只要没有“禁入”的都可以进入,将大大加快行业准入的开放进程。

  第一次提到“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这就是一个待遇同等的问题。我们以前老是讲“国民待遇”。这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这个提法。

  实际上,这四个方面的主题就是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至少在表述上有很大的突破。将对以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杨琳)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