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国际先驱导报》:空间优势决定国家军事优势

2003年10月23日 16:19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空间优势决定国家军事优势

  作者:国防大学 李大光

  军用航天兵器的发展使太空军事对抗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尽管国际社会极力反对太空军事化,但太空领域里的激烈竞争使航天大国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航天军事力量。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用航天器在军事领域的深入应用,将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就曾指出,“海湾战争证明,空间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1世纪,拥有太空这个制高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而且正在迅速向着最终主导战争胜负的方向发展。

  首先,空间信息系统是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可靠保证,是取得信息优势并为远程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的可靠保证。随着作战飞机航程和巡航导弹、地地战术导弹及防区外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射程的不断增加,迫切要求空间系统实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援和保障。此外,对于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各军事单元都需要各种军事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提供和传输数字化的战场信息,即使是一个小分队甚至是单兵,都必须携带并使用卫星终端。

  其次,空间军事信息系统是C4ISR系统的重要支撑和纽带。未来联合作战,交战双方的对抗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这就要求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监视和侦察结合,构成一体化的C4ISR系统。在C4ISR一体化系统中,空间信息系统具有纽带和支撑作用。它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现有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大大提高了联合战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再次,空间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战场。从世界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应用看,近期重点是向直接支援部队作战、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空间攻防对抗,即为争夺空间使用权和控制权而进行的对抗将难以避免。2001年1月,美国国家安全空间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报告中说:“从历史上看,陆、海、空都爆发过战争,现实情况表明,空间也不会例外。”

  但是,空间军事信息系统也有易受攻击的弱点。卫星系统是美军整个作战体系中最脆弱的网络节点,一旦其空间系统遭到破坏,美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将大大削弱,它打“技术差”和“时代差”的战争就失去依托。因此,发展空间军事力量特别是反卫星武器系统,是在未来战争中削弱强敌战场信息优势,降低其整体作战能力的有效措施。

  从军事革命发展看,空间军事信息系统正在成为现代化军队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对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起到了“倍增器”作用。

         

  美俄三军走向天军化

  记者:聂珊珊、寇立研

  21世纪的某一个夜晚,一支A国的特混舰队悄然进抵东南亚B国的海岸。趁着夜色的掩护,小规模的海军陆战队在两栖攻击车和武装直升机的伴随下登上了海滩。与此同时,在离海边不远的某国首都,正在遭受卫星制导巡航导弹的攻击。高空中卫星与载人飞船提供的数据,准确地引导导弹击中了受攻击国的总统府。而A国的海军陆战队,更是在航天飞机提供的实时地面图像侦察数据指引下,高速向B国军事首脑藏身的地下工事开进。尽管对于B国的首都位置不熟悉,但是借助GPS卫星定位,A国海军陆战队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就控制了首都的各个要害机关……

  这只是五角大楼2003年春天模拟的一场对外干涉作战的构想画面,尽管这些只是纸上谈兵,但是随着美俄等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构想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美军实施起来都没有困难。由于美俄三军中依赖航天技术的装备越来越多,这些装备从后勤保障、侦察、通讯甚至是攻击对方航天器的角度,成为美俄陆海空三军的“眼睛”、“鼻子”、“耳朵”甚至是延伸的四肢。从某种意义上说,美俄三军正在逐渐向天军化方向发展。

  美俄航天军编制逐渐完善

  美军航天司令部在其《2020年设想》中称:美军“今天的军事作战十分依赖于航天能力,在21世纪将更加依靠航天能力”。美国陆军前副参谋长进一步强调指出:“未来战争的成败将取决于各方所具有的空间实力。”俄罗斯在2000年制定的军事学说中称:“未来战争将以天基为中心”,“制天权将成为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条件之一”。

  美俄相继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组建了军事航天力量,他们是未来天军的雏形。美、俄在空间领域的投资也急剧增加。到2010年,美国空间投资累计额将为5000亿~600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总额。今后10年,美国研制新的军用航天器需要300亿美元,而发射军用航天系统的经费也将达220亿美元。2001年初,俄罗斯决定在今后10年,把国防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6%提高到5%。普京总统多次强调,今后的国防预算主要向“天军”倾斜。

  在科研方面,美空军已决定将研究重点从航空转向航天领域。从1999年到2005年,美空军将把50%以上的科研经费预算投入与航天相关的技术研究,到2005年再把每年用于航天领域的经费增加一倍。美空军估计,在今后10年内,空军将花费2300亿美元来研制新的航天器,花费220亿美元用于航天发射。在编制体制上,按美空军《2000年战略设想》,美空军把空中力量与航天能力紧密结合,把空军划分为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充分利用美军航天优势,使美空军更轻便、更精干、更具战斗力。

  美军勾画天基武器

  在传统三军的“天军化”方面,美空军采取的措施最为坚决,执意向“航天航空军”迈进。这在近年来美国空军的“大反省”中也有体现。美国空军已决定,在将来的训练中开设“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使未来指挥人员充分了解航空航天作战内容。

  而此前美空军高层领导人研究制定的《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远景》,要求美军在观念上实现转变。指出作战空间“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是正在从“航空力量”过渡到“天空力量”,并向“天空力量”前进。

  其中提出的美国空军的6大核心能力包括航空航天优势,尤其重视天基武器系统的装备方面。该《远景》提出,通过使用火箭和高超音速吸气技术的组合,制造一种跨大气层飞行器,它能垂直起飞,而且既可在空中又可在空间进行再加油,并可在常规跑道着陆;并研制空天飞行器,相当于提供一个活动服务维修站,能够携带外场可更换单元到损坏或退化的卫星并完成现场修理和更换。

        

  细探“天战”源流

  作者:军事专家雨虹

  有人认为,在未来战争中,谁掌握了制天权,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主动

  当人们回顾载人航天技术的诞生历程,展望载人航天技术的应用前景时会发现:载人航天将未来战争产生极大影响。

  美苏争霸使载人航天与军事结缘

  载人航天与军事结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美苏冷战初期。当时的人们认为,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起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美国兰德公司的学者就曾认为,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将“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领袖国家”。

  当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美国人感到极为震惊和不安,其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甚至说,美国输掉了这场“比珍珠港更重要的战役”。为此,美国人不惜代价与前苏联展开了一场航天技术的争霸战,从而将“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载人空间站等载人航天技术的成果在军事竞争的背景下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苏当时就认为,在未来战争中,谁掌握了制天权,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主动。而要夺取制天权,没有载人航天不行,没有人在太空发挥作用更不行。

  “航天母舰”并非虚幻

  其实,航天器上的航天员除了可以进行传统的侦察监视外,在未来战争中将还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拦截、摧毁卫星和导弹。从陆(海)上、空中打击轨道上的卫星,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而对于天基武器系统干扰因素则少得多。因此,载人航天器可以看成是一个航天母舰,在太空中巡航,可以随时拦截(捕获)敌方卫星,或者发射反卫星轨道机动飞行器,迅速、准确地摧毁敌方卫星。特别是随着未来天基高能激光武器的研制成功,载人航天器的军事作用必将更加充分显现出来。此外,载人航天器不仅可以使用武器摧毁敌方的卫星、飞船,而且还能将敌方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摧毁在飞行中段,甚至是助推段。

  在轨维修太空装备。载人航天将承担起太空装备的在轨维修保障任务,确保太空中的卫星、载人航天器等装备能正常工作。此外,载人航天工作站还具有在轨组装能力,如组装大型卫星天线、太阳电池阵和大型长焦距相机、大型望远镜等。这不仅是未来开发月球、火星等外空活动的需要,也是组装大型空间军事系统所必需的。

  成为太空燃料补给站。长寿命的军用卫星,经常需要调整轨道和修正姿态,因此必然要耗掉大量燃料。如军用通信卫星,一般最长寿命在10年左右,10年之后就成为“太空垃圾”,而此时卫星的其他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因此若在卫星的燃料用完时,通过载人航天器对其进行燃料补给,可使卫星不受一次性使用的限制,寿命一般可延长到30年。

  成为太空攻击站。目前正在研制的动能武器和激光、粒子束等高能武器,若从地面上发射,要受大气层的吸收,能量衰减较大。如果能将这些武器部署在载人空间站上,从太空对敌方飞行器实施攻击时,由于其基本上是在大气层外传输,因此能量衰减很小,有利于对攻击目标的跟踪和瞄准。

     

  链接:航天技术与现代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美苏都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卫星侦察。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借助苏联的侦察卫星,获得了有关以色列的军事情报,并根据美国侦察卫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200多种反卫星侦察措施,结果以色列苦心经营的“巴列夫”防线土崩瓦解,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然而,很快,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发现了埃及二、三军团间的宽十余公里的间隙防御薄弱,以色列抓住战机,派出装甲部队直插运河西岸,切断进入西奈半岛的阿军退路,从而使战争形势发生逆转。随后,前苏联不断向埃及提供最新战场卫星图像,促使阿拉伯军队无可奈何地停战,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 美国有24颗侦察、监视卫星俯视战场,向英军提供大量军事情报。英军击沉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就是由美国侦察卫星提供该舰准确位置而实现的;而前苏联也有37颗各类侦察、监视卫星监视着战场,向阿根廷提供了一些情报。由前苏联的海洋监视卫星提供舰位情报,阿根廷仅用一枚“飞鱼”导弹就准确地击沉了英军装备精良、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1991年海湾战争  多国部队在各种高度上运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包括34颗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情报;由24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为多国部队兵力、兵器的机动提供精确的定位;另外,美国和北约部署的26颗卫星组成了综合通信系统,为多国部队提供战略、战役、战术级的通信保障;野战卫星通信系统为更低层次的指挥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保障了多国部队每天多达70万次的通信业务量;各种气象卫星,为多国部队作战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气象预报;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在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90秒左右即捕获目标并判明弹着区,为多国部队提供4~5分钟的预警时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都有数十颗乃至上百颗卫星直接服务于战争行动。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