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平静中绘多彩人生:记中山大学盲人副教授富明慧

2003年11月13日 22:30


(华夏时报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幽静而美丽的中山大学的光电楼前,富明慧副教授在他学生的搀扶下,耐心地等着“爱心之旅”采访团的到来。他说:“虽然我经常被记者关注,但像今天来这么多人,还是第一次,谢谢你们!”其实,他是我们临时发现的一个采访对象,之所以选择了他,我们是从他的介绍材料中,读到了一股超乎常人的韧劲。

  在富明慧的介绍材料中第一段便是“富明慧同志,男,1966年出生,一级盲。学历,博士后,中山大学工程力学副教授,先后主持了博士后科学基金(1996~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年)和与独联体专家科研合作基金(2001年),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1年被列入广东省‘千百千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当我们看到这些材料之后,很难将他与“残障”这两个字联系起来,包括我们在看到他本人的时候,若稍不注意,也很难辨认出他原来是一位盲人,可命运的捉弄人之处恰恰体现在了这些方面。其实,在富明慧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注定了早晚会成为一名双眼失明的人,他由于患有先天遗传性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疾,而使得他的视力一直很差,视野狭窄,而这种眼疾还会伴随他年龄的增长而病情越来越严重,直至双眼失明。他告诉记者说:“自小视力的低下,经常会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上课时看不到黑板,平常走路时也是磕磕绊绊,还经常容易撞到人,读书必须控制阅读的时间,否则眼睛容易发痛或者感到不适。”

  可能正是由于这种求知欲和危机感,促使富明慧在读书上异常勤奋和用功。比如,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如果眼睛累了,他就靠“勤回忆、多思考”来消化理解所学到的新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有效,既能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亦能增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能力。所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学时,他多次在各级数学、物理、外语的竞赛中获奖,在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数学系后,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1988年,他被免试推荐于本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又被公派赴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面对这些成绩时,他自我调侃地说:“上天其实也很公平,在它让我失去了光明的同时给了我智慧,尤其是我超强的记忆能力。”他说:“留学三年回国后,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左眼仅存光感,右眼虽然视野中央还有视力,但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字,而且视野极小,可能只有针孔那么大。”尽管如此,富明慧副教授仍然坚持教学与搞科研,自己还承揽一些国家与省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便是其中的项目之一。

  我问他平日若没有教学、没法看书并没有人陪同时,是如何度过时,他告诉我说:“大部分时间,我是靠记忆去感觉和捕捉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有的时候,我也会在爱人的陪同下去珠江边散步,用右眼针孔般的视觉去感受珠江边的霓虹灯。”同时,他也略微忧心地说:“现在中山大学已经对教职员工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改革,看来,我还得加倍地去工作才行。”当我问到他对自己的现状是否满意时,他说:“还行吧,我的个性是属于比较平静的那种,所以,我现在的生活也是属于一种平静的生活。”

  当采访团离去时,采访团的画家李繁民先生给他送了一幅骏马图,以示纪念。在这里,我们祝愿他能够一生平安和幸福。

  (来源:《华夏时报》)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